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人的同时,要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们在从事批评工作时不能缺失对批评自身的反思,这是文艺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文艺批评的锋芒不但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中磨砺出来的,也是在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可是,中国当代部分文艺批评家却缺乏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在批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作品时慷慨激昂,咄咄逼人,但对文艺批评自身却没有起码的反思,以至于出现了飚捧浮夸、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矛盾,首先是因为他们崇奉的理论使然。他们推崇文艺发展的多元论,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中国当代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一些文艺作品在价值观上相互对立。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这些文艺批评家如果没有理论上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就不可能走出误区。

  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指出,德国思想家黑格尔和作家歌德身上有着庸人的习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观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

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需要清醒地回答,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文艺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就不能有效地引领中国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自主的创造时代,就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 (3分)

3.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3分)

 

1.C 2.①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②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③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每点1分) 3.文艺批评要从正确的美感出发,要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要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要不断实现超越。(每点l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内容是阅读论述类文章的第一步,这类试题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常见题型。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文中内容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利判”与“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二者的关系与原文不一致。文中的原句是“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抓住题干中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依据“鄙俗气”到文中圈定范围。第四节的开头说“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后来又说“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由此确定范围,应在这句话的后面。“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观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第四节的最后说“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这一句对“鄙俗气”做了小结。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中问的是“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依据这句话可以找到文章的第五段,因为第五段的开头说“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由此确定范围,答案应在第五段。“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这是要求文艺批评家们回答的问题,所以学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句式的转变,模式应为:要干……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什么?(2分)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孙权语诸将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这是孙权为自己部下感到自豪的话语。

“甘兴霸”又叫什么名?孙权因何事盛赞他?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情节。(5分)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问答问题。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文段中的“他”指谁?“他”为什么被打?请简述。

选做第(  )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高老太爷应允了冯乐山侄孙女与觉民的亲事,觉民正与琴热恋,于是请觉新、继母帮忙拒婚,可是失败了。觉新劝觉民屈从,觉民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最后在黄存仁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家》)

B.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即将被施以绞刑时,伽西莫多站在门廊的尖形拱顶上,把一条粗绳栓在柱廊的一根柱子上。就在刽子手的助手即将动手时,他抓住绳子迅速地滑落下来,将助手打翻在地,抱起爱斯梅拉达一闪便跳进了圣母院,解救了她,嘴里高呼“圣地!圣地!” (《巴黎圣母院》)

C.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西蒙松也爱上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意识到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做选择。她感到:聂赫留朵夫是因为爱她而爱她,可是西蒙松是真正同情自己的人。于是,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复活》)

D.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每年11月1日那天才答应生火,到第二年3月31日就必须熄火。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女儿已23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安排亲事。(《欧也妮·葛朗台》)

E.吴荪甫冷峻打量屠,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后记起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因而厌恶他,又因屠透露减削工钱的事而想开除他。但屠的机警、镇定、胆量以及随后的据理力争分析形势,使吴荪甫非常赞许屠维岳,并决定冒险让他担任丝厂主要管理人员。(《子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斜月     黄裳①

            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人声悄。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②初出鞘,斜窥梦断人年少。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晓。

【注】①黄裳,字勉仲,北宋词人。延平(今福建南平)人。著有《演山集》六十卷。②剑光:用“双剑化龙”典。《晋书•张华传》载:雷焕任丰城县令时得双剑,剑名“龙泉”“太阿”。雷焕死后,“龙泉”不知流落何方。后雷焕之子佩“太阿”过延平津,剑从鞘中跃进潭内。使人潜水寻剑不得,只见双龙在水中相偎。③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故谓为日出处。

1.词中体现主人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上阕的            和下阕的           。(2分)

2.请结合全词,概括“未到盖棺心未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名实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①,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其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②,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④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⑤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 ①童竖:童仆。②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③ 燕:通“宴”, 宴席。④ 触涂:处处。⑤迒háng,(鸟兽的)脚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但察之未                 熟:熟练

B.日欢谐                     竞:整.从头到尾

C.迁为泗州别驾               及:等到

D.岂不                     弘:伟大

2.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3分)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

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思法。

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l)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3分)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