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共计16分)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

现代文阅读(共计16分)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4

A本文由河写人,由物质沟通写到精神沟通。

B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说明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C通过对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成为中国地理枢纽的大河家的描绘,表达了对大河家沟通了全世界的精神和心灵的赞扬。

D本文使用了拟人、排比、借代,使文章生动,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

E这篇文章呼吁人们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

2.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3.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6分)

 

1.CD 2.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答出三点即可) 3.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散文的主旨、语句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C项,“表达了对大河家沟通了全世界的精神和心灵的赞扬”不正确,偷换概念,原文是“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D项,“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理解不正确,例如原文“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就是抽象的,不具体,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选CD。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在内容上,要结合着这三段内容,从文章主旨的角度概括;读后可知,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韩三十八老汉的人物形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这句话的含义分析作答,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意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1分,共计13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5.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业?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无丝竹之乱耳,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9.              ,子无良媒

10.步余马于兰皋兮,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2.舞幽壑之潜蛟,                    

13.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共计11分)

(1)白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

1.在这首诗中,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5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8分)

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阴令人部聚兵,伺旁郡警急。

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多赫不自。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相妄诬。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    

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奈何?”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何以反?”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於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①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②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封薛公千户。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

注:①敖庾:粮仓。②重:辎重,此指贵重财物。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伺旁郡警急          候:侦察     B.多赫不自            伐:讨伐

C.言布谋反有          端:征兆     D.何谓上中计而出下计  废:废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擅“筹策”的一组是(     

①布使人追,不及   ②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③上读其书,语萧相国

④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⑤是计将安出

⑥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

B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

C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

D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上乃召见问薛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布惊恐于淮阴侯的被杀,暗中令人部署军队,后来,又怀疑宠姬和侍中贲赫与朝廷勾结,便要逮捕贲赫。

B朝廷派人暗中查验黥布的谋反传闻,黥布认为自己的举动已经败露,便杀了贲赫家人,公开起兵造反。

C针对黥布造反,汝阴侯滕公曾问计于门客薛公,并对薛公对局势的见解大为欣赏,滕公因此向高祖举荐薛公。

D面对高祖刘邦的征询,薛公分析黥布可能采取的三种策略及其结果,并胸有成竹地断定黥布会采用下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布不宜有此,恐仇怨,相妄诬。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

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何以反?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翻译(每题5分,共计10分)

1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1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苟余情其  自可断来       B.家来贵门  后世人

C忽反以游目兮 荆轲笑武阳     D.见常日稀  会不从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