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虽趣舍万殊 B.冯虚御风 C.王回深父...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虽趣舍万殊                         B冯虚御风

C王回深父                           D蒲苇纫如丝

 

无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通假字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A项,“趣”通“取”;B项,“冯”通“凭”;C项,“父”通“甫”;D项,纫,通“韧”。所以此题无答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所之既倦    之,往,到达。        B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垫着。

C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多谢后世人       谢,道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

1.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2.下列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B因为阅历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所以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C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D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这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B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C一个人的阅历与其年龄无关,只要有理性的经历就会形成一定的阅历。

D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

 

查看答案

仔细察看所给的图画,领悟其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长沙晚报》2014年4月13日报道: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40平方米的门面里,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开业,它的海报招牌写着“硕士粉,良心粉”。满分5 manfen5.com   

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后,这家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每天人满为患,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店主北大硕士的身份。为解答亲戚、朋友的询问和困惑,张天一专门写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4月14日上午,该文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两天时间内,这条微博引来了近9000条的转发量和近2000条的评论,一共有3000多人为这篇文章点赞。

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表示,一位北大硕士毕业生去卖米粉,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北大培养的研究生资源就这样配置?如果大家都用“大炮打蚊子”,社会又该怎样良性发展?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 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益:增加。与:给。惠:恩惠德惠。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