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①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①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名香蒲。我更青睐于水烛这个诗意的名字,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烛是照彻万物的光亮,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水烛生活在水中,茫茫水域,无花无柳,却有这么一丛植物,从水底滋滋冒出来,遍身裹满碧绿,密匝匝地林立于水面之上,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然后从深邃无言的水面上,从碧绿的内部,开始孕育,开花,到了秋天,茎干上端就会生出艳丽的蒲棒来,越到深秋越是膨大,颜色也由刚开始的淡黄逐渐变深,棕黄,直至绛黄。

③水烛本身的绿就够人细细品味了。能使一江春水,化作万顷绿波,摇曳在水波之上,拓展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看到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么充满灵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在苍茫辽阔的水面上,一丛丛水烛在彰显着什么?一片水域的孤独伴随着一群水烛的孤独,一个万物相依的境界呼之欲出,水为水烛而生,水烛是点亮水的眼睛。那高飞的鸟群,偶然会把这片清凉的绿地当做停息的月台。

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水烛的最后,上演的是灯火星散的一幕:西风下,原本凌波的傲然,只幻成了一绺绺的丝缕、团絮状物,带着细小的种子飘散四方,无数鲜活幼小的生命从四面八方开始新的跋涉。而在水底深处,水烛的根依然还在。根在,水烛就不会消失,那光芒就不会熄灭。

我关注水烛,他们独处水域一角,在不知名的时空里,潜滋暗长,抽出细长碧绿的叶子,长出赫黄色的蒲棒。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站在诗经吟唱的河畔,遥望着,沉思着。

⑥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水烛与人们的生活就纠缠在一起了。农人把水烛的叶子晾晒干后,编成修身养息的蒲席。轻盈的蒲席,托着沉重的肉身,安置着农人栖息的夜晚。随着对水烛的熟稔,农人对水烛有了新的开拓。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等走进了农人生活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旷野中行进。

⑦一旦一件物什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物什就会变得神秘而深邃,水烛亦是。当水烛变成了传说中捉鬼专家钟馗手中的蒲剑,或走到端午的门楣,信奉自然、神灵的农人立马恭敬起来,这水烛不再是一棵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至今,多少农家小院,端午时节依旧高挂水烛、艾草,祛邪避灾。

⑧诗人们,则在水烛身上,找出性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蒲苇就是水烛。坚韧的水烛恰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执著爱情,至死不分离。这场爱情悲剧里,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这绵绵不断的情思,正是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大自然最牢不可破的的爱。

⑨一件件水烛的草编织品,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昨日镜像,用反光的方式,用可以穿透时空的自然之物,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樊篱的内心。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在当今生活的微弱光亮中,我倍加怀念千百年前古人穿着蒲草鞋行走的背影,怀念那坐着蒲草垫挑灯夜读时的月色。因为在这些水烛编织品面前,我们找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光芒,与古人简朴生活的心灵互应、对接。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的草木本色。

⑩几千年前,我们就是靠着水烛、水芹之类走出时间的荒原,走出历史的封面。草根、草叶、果实、花朵等曾都是我们的腹中之物,一天,一年,一百年……用坚韧和卑微养活着人类。那时我们都是匍匐着身子在大地上寻找,我们的头颅我们的身子高不过任意一棵水烛。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至少,在苍茫的寒冬,我们不至于在水烛四下纷飞之际,瞬间白头。

(选自《 人民日报 2014年04月02日 24 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水烛的形象特点。(4分)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引用了经典名句,试分析其妙处。(4分)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本文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6分)

 

1.充满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本真而质朴。(每点1分。答满4点即给满分) 2.(1)内容上:既写出了水烛在不知名的空间里潜滋暗长的特点,又写出水烛的柔弱与秀美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水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3分)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水烛形象的描写转入下文对由水烛引起的沉思与遐想的抒写。(3分) 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烛坚韧的特性,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2分)(2)意象优美,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绵绵不绝的情思与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交相辉映。(2分)(3)引用经典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使得文章更厚重,更具诗意美。(2分) 4.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精神的抒写和赞美,(2分)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2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整篇文章,能够分类概括,充满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本真而质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作用类题目要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会的。内容上:既写出了水烛在不知名的空间里潜滋暗长的特点,又写出水烛的柔弱与秀美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水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水烛形象的描写转入下文对由水烛引起的沉思与遐想的抒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烛坚韧的特性,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引用经典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使得文章更厚重,更具诗意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通过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精神的抒写和赞美,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5)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7)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8)人而无信                《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0分)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楹:柱子。 ③赊:远。

1.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试对此联进行赏析。

2.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3.概括本诗的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8分)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令曰: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迁为颍川太守,复还为法曹掾。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柔谏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太祖曰: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达等后奸利发,太祖杀之以谢于柔。

文帝践阼①,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②治道也。昔周公作诰,称殷之祖宗,咸不顾小人之怨。在汉太宗,亦除妖言诽谤之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注① 践阼:登上帝位。    ②缉熙:奋发前进。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还,皆自,咸为佳吏         励:磨砺。

B.愚谓乃宜其妻子               贷:宽恕。

C.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         走:逃跑。

D.非所以息奸省讼               诚:确实。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高柔为人宽容大度,处事温婉仁让的一组是(  )(3分)

①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②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③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④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发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柔的名声极大,县里的一些奸邪官吏听说他要来,就全都离去。但在高柔的感召之下,不久又回来,并转变成好官吏。

B.在宋金逃亡一事上,高柔力谏太祖减其刑罚,应时变法,终于让宋金悔悟,其他一些逃亡的士卒也因此得以活命。

C.在对待卢洪、赵达的事情上,高柔认为应该认真检查处理,但最终却没有能说服太祖。后来的结果证明高柔的意见是正确的。

D.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后记叙了高柔的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他反对严刑重典,又不姑息养奸,主张公正执法的法治思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2)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吾从而师之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顺流而东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于”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李氏子蟠)不拘

A师不必贤弟子

B青,取之于蓝而青

C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