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  张潮(清)

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会倾听,人生处处是风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世上多了几抹绿意,夏风清凉,花朵娇艳,听着蝉声愈显林木幽静,秋夜星垂原野,更有虫鸣此起彼伏;冬日白雪皑皑,雪花飘飘,一片安然与宁静。四季各有风景,只有学会倾听,回归自然,才能体会到人生处处是风景。 鸟声、蝉声、虫声,学声,这四季的韵律在快乐的人耳中有如四季的绝唱,但在抑郁的人听来则有如嘲哳的噪音。看黑白子在棋盘上组成的玄妙图案,看月下吹箫人衣袂飘然,看松涛随风荡漾,看瀑布三千尺飞流直下,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和谐美好,沉闷的人看到的却是毫无新意的图景。景色依旧,只是观景的人有所不同,这景色也就显得不一样了。 人生处处是美好的风景,学会倾听,回归自然,每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都能感受到,每一颗童心未泯的心都能寻找到,每一颗敏感纤细的心都能欣赏到,每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都能领悟到,每一颗热情洋溢的心都能触碰到。不论人生的风景在哪里,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如何发现它、欣赏它、赞美它,并且最终走进这如画的风景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懂得生活的人学会倾听,回归自然,仰观山高,悠然而生的是敬仰与赞美之情。一番攀登之后,立于巍峨高山之巅,流云在脚下浮动,山峦在远方绵延。极目远眺,心中将是怎样的澎湃。踩着柔软的沙滩,海水翻滚起伏,大海与蓝天仿佛在无穷远处融为一体,眼前是如此宽广的海洋,心中又是多么的平静与释然。在千仞高山上放声呐喊的人是豪迈的,沐浴着阳光,张开双臂拥抱海风的人是浪漫的。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 大自然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赞叹不已,但这些只是人生诸多风景中的一部分而已。人生路途上的风景不是只有花红柳绿,山河湖海,更有善良、热心、乐观、友爱等诸多的美好。学会倾听,回归自然,这些美好则是这漫漫人生路途中心灵的风景。 高尚的灵魂总能与自然亲密合一,因为她首先融入到了心灵的风景之中。如果说生命是一个行走的过程,那么他便是行走在光明的坦途上,行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行走在一幅充满真善美爱的人生画卷里。 人生处处是风景,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认知。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敞开虚掩的心扉吧。学会倾听,回归自然,用智慧升华思想,用感动温暖心灵。在人生的风景中自由地奔跑。在人生的风景中畅快地呼吸。用心聆听,用心观赏、用心感悟,走进人生旅途的风景中,行走在这幅唯美的人生画卷中。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两则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注意找到两则材料的共性,探讨材料的寓意,进而确定作文的写作角度。本题两则材料的共性比较明显,就是强调要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由此,可得到如下参考立意: (1)学会倾听自然,回归自然。(2)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活在当下,感知生活的美;做一个有生活情趣,趣味高雅的人。(3)学会倾听他人,顺利沟通。 在人际沟通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有一方信息的传达,即使在以传达为主的一方,也会因为接受方的不同表现而调整自己的传达方式。因此,无论我们作为表述者还是作为接受者,倾听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倾听的结果:①倾听可以有效地缓和冲突,化解矛盾;②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③倾听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目的和愿望。 从文体上看,本题没有限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盛唐之音

李泽厚

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讨论唐代书法的风格,为什么提到刘希夷、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6分)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什么是“盛唐之音”?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都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我并且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4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2)摄提贞于孟陬兮                 。(屈原《离骚》)

(3)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字的妙用。(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5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种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刻           接近,临近

B.方悟所俵散       恰好

C.急             迹:寻其踪迹

D.憨状可           用手捧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见笑市人                  且尽,把核

B.既有何不自食?             此十人五人食也

C.纳之覆以土                  从容徐步

D.以镵伐树                    道人即树头摘赐观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4分)

(2) 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4分)

4.这篇短文蕴含了哪些做人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