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19分) 江南雪 欧阳冰云 ①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

现代文阅读19

江南雪

欧阳冰云

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犹如守着永恒,任由岁月变换。

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阡陌纵横的道路无限延伸,像一双双神奇的臂膀拥抱着一望无垠的棉田。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棉田。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她们的指尖盛开、飞舞。丰收的喜悦和汗水汇成棉田外那条龙脉,龙湖滋润着江南,也滋润着江南如雪的棉花,充实着江南人的梦想和世界。

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绽放,在奶奶的怀抱盛开。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含苞待放的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用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奶奶把剥好的棉花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工夫就像堆砌的雪堆。雪白的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奶奶是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我们的。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剥着剥着,再也没有醒。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一朵一朵……

我在那个深秋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江南,去追溯自己的梦想。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延伸向无边无际的天空。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金黄的麦芒刺痛了心里柔软的底线,我躺在麦禾上哭泣,我牵挂江南美丽的雪花,温暖的棉花。粮食滋养着生命,棉花温暖着身体、精神和灵魂。奔波的日子,我夜夜拥抱温暖的棉被,那是爱的锦囊,是母亲千万里的牵挂。

江南又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我归。层层叠叠的雪花覆盖着江南的棉田,寒风张着贪婪的臂膀,要将时间留住。江南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我坐在龙湖的船上,凝视着江南雪中的棉船,我心中歌谣纷飞。此时此刻,我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吟唱。雪花深处,该是怎样热闹的丰收场景,该是怎样热烈而丰富的过往。瞬间,沉淀成一片纯净的画面。

棉花的枯枝还残留在风雪中。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枝桠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灵魂的蜕变。

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的气息,柔情、亲切、温暖,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环绕着我。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奶奶像雪花一样飘过,在黑夜中落定在床沿上,抚摸棉被和我。我不停地颤抖,雪花在我脸上融化,浸湿了棉布枕头。

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了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只有漫天雪花在呜咽。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棉花却选择了背井离乡。

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离乡的脚步,踏上了寻梦的远方。枝头的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的美。此刻,却寂寞、冷清。

无边的雪将天地合一。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江南雪,棉花似雪,雪似棉花。是爱的精魂,是梦的故乡。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A.开头与结尾都写了江南雪,不仅首尾照应,营造了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而且取雪与棉的形似,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B.“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既写出奶奶临终前劳作时的情景,也写出了那种温馨、那种满足在“我”心中留存的永恒记忆。

C.第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雪花与寒风,渲染冬夜客居异乡的寒冷孤独,自然引发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D.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季里,姐妹们在棉田里尽享丰收的喜悦,奶奶也在这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抒情的描写,给故乡染上了一层奇丽梦幻的色彩。

E.全文以雪与棉象征灵魂的纯净、爱的温暖,旨在表达作者寻梦之旅中的追求和失落,流露出对家园的渴望与坚守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江南雪与棉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奶奶?4分

4.寻梦必将离乡,远方与故乡永远不能重合。请依据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探究你对寻梦与归乡关系的理解。6

 

1.AC 2. (1)承上启下。紧承上文固守家乡的单调,引出离乡寻梦的迷失,为下文的回乡作铺垫。(2)对比。这里写到中原大地的麦子与高粱,与江南的雪与棉花形成对比,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物质滋养生命,精神温暖灵魂,引发作者的深刻思考。 3. 写棉花就是写奶奶,奶奶的一生与棉花融为一体,“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写雪也是写奶奶,“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那是最本真最纯洁的灵魂。是奶奶把棉花和雪花勾连起,把寒冷与温情爱心勾连起,也把现实和梦想追求勾连起。 4. 要点:(1)爱,在故乡。家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魂牵梦萦的往事和精神寄托。(2)寻梦,有时要背井离乡。(3)远离产生思念,异乡人的心中弥散着浓厚的皈依情结。(4)故乡是外出寻梦者的力量泉,回乡可能使人获得精神滋养。(要结合社会现实阐述。) 【解析】 1. 试题分析:A2分,C3分A.只提及但未描写江南雪,“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有误;C.作者已经回到了故乡,“冬夜客居异乡”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作品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10分)

(1)《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吹洞箫者”的箫声效果。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

(4)《望岳》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说》中不识千里马的人对待千里马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三峡》: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赋》中苏子以水与月打比方论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1分,月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惘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4

2.《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的妙处。 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今抚州之临川  家:安家B.其余一以恩信 遇:对待

C.坊市道巷  表:作标记D.矫矫不可  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益“不畏豪强”和“富于才干”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②尝逾月不笞一人     

B①居郡,求奸事最急②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C①以义折正二千石②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D①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②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入手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4分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3分)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3分)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3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

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问题,那么才能即使很出众,也是要不得的。

B.同济大学教授张生撰文指出,周立波的表演表现了低下的思想和肤浅的教养。这引发了国内第一脱口秀达人周立波微博骂战。

C.辛卯年祭孔大典以体现儒家文化精髓,以给人精神上的洗礼、文化上的感悟和视觉上的冲击为总体定位,既弘扬传统,又出新出彩。

D.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