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    属:托付。

B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1.D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一)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天生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殿试高中进士功名,授职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说秋天考试时萧燧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问其原由,那个秦桧亲信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你。”萧燧气怒地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因此怀恨他。不久就被朝廷发文书派到秀州,萧燧到那里后考官就多出来了,于是上面从考官中换出一人前往漕司考场,秦熺果然考中前几名。孝宗初年,萧燧被任命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在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时,议论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皇上听了很高兴,就作了一篇《用人论》赏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察官有了空缺,朝廷议论大多倾向萧燧,因他没有做县官的经历,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地做官,因为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行为表现,萧燧都上奏朝廷罢免了他们。当时又议论军事进攻之事,皇上以此事问萧燧,萧燧回答说:“如今有贤德和没有贤德的人混杂在一起,浮薄的风气败坏了淳厚的风俗,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依仗小康,就萌生骄敌之心,那结果就不是臣能知道的了。”皇上说:“这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匡正纪纲,容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可以授予权柄。皇上都欣然采纳。萧燧出朝担任严州知州。严州地盘狭小,财物匮乏,刚到那里,公家的钱还不满三千,萧燧节俭用度使之够用。两年之内,用新积蓄的钱补上了原先累积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正吝惜职名,如果没有功劳就不授给,但因萧燧治理严州有功劳,就下诏授他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严州父老拦路相送,几乎无法前行,送萧燧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婺州和严州相邻,百姓熟知条令教化,不多费力就治理有序。天旱歉收,浙西常平司请求萧燧给严州调运粮食,萧燧说:“东部与西部不属同路管辖,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怎么忍心对原先任职的地区坐视不管呢?”于是就为此事向朝廷请求,发运太仓的米来赈济他们。淳熙八年,萧燧被召回朝廷,向皇上进言:“江、浙连年遭遇水早之灾,希望下诏征求应对灾情的意见,再让各部门通融一下受灾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催督逼迫。”淳熙十年,萧燧上奏论说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他建议的事大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身丁钱的减半,也都是从萧燧发起施行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色。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他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下的山比成银盘中得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恋,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 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下列对第一段中作者引用唐诗的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B.为了说明这些诗歌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使人触景生情。

C.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都是建筑形象。

D.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

2.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海棠》诗是为了说明苏轼的诗形象生动,有美感,没有诗情画意的素养,是无法理解的。

B.《庭中有奇树》描写了恋人在庭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庭院空间很有情趣,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C.“更深月色半人家”,“半人家”指庭院一半被月光笼罩,一半被树阴遮住了。

D.第二段中引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美。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例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例的史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的呢?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的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地学;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C.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他舍弃一切,献身革命的精神。

D.像叶老师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