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清名 梁晓声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清名

梁晓声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小说,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

(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4.作者在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1.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把故事放在一个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背景;衬托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像茶村一样美丽动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 2.(1)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2)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3)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 3.(1)徐阿婆外表衰老,步行蹒跚,但是虔诚执着。(2分) 对徐阿婆的去世感到痛苦、惋惜;挂念徐阿婆是否已经“还”清了钱,保持了清名。(2分) 4.文章在称赞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时,也揭露了某些官员追名逐利的腐败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不少这种耽于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现象;(3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引发了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的现象的反思,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3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不愿被束缚,追求自由,自强不息是年轻人的秉性;而历经岁月沧桑事业沉浮后,落叶归根是年老时的必然归宿,这是自然之理也是人生之理。人生需要理想也需要归宿,人与自然万物皆有兴衰与沧桑,其中充满了快乐,忧伤,凄凉。作品正是揭示这种人生的况味。(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文行文思路及结构的能力。文章第2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的作用,实际就是考查这一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解答这个题目,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明作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段落的作用有相似之处,都包括两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细节在文中的位置。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呼应后文(与下文的关系)、推动情节发展;而内容上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竭力挺直身板”中的“竭力”二字体现出阿婆的顽强意志;“挺直”体现出阿婆的正直;而多次写到这一细节则暗示阿婆的身体越来越差,病越来越重,才有了后来的结果,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几种方法:一是句子结构分析法,二是重点词语分析法,三是回归文本法。本题可以采取第二和第三种办法,回归文本,联系上下文来推敲两句话的意思。第一小句中的重点词是“蹒跚”“衰老”“顽强”“朝圣者”,前两个词写出了阿婆身体上的衰老,后两个词写出阿婆精神上的虔诚。第二小问的重点词是“语无伦次”,回归文本看前后的对话,可以探知其原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从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这句话入手。这句话很朴实,也很震撼人心,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社会里。考生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阐述。分析时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切不可脱离文章泛泛而谈。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表明自己观点进行探究即可,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合理、理由要充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网络微博中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冷静,莫让得意冲昏头脑。

当你失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快乐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快乐淹没理性。

当你痛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学生李阳写了一首诗,想向一位久已慕名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就给王编辑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的,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本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编安!

李阳

2014.12.9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4分)

人品

+  =食品

良品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2分)

(2)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2)结庐在人境,_________。      (陶潜《饮酒》)

(3)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     (韩愈《师说》)

(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睛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③琼瑶:美玉。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