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4)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6) 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4)樯橹灰飞烟灭 一樽还酹江月(5)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6)寻常巷陌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榭”、“ 玉砌”、“ 坳堂”、“ 樯橹”、“ 樽”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1.下列对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高,授河内郡博士      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B太学观释菜               幸:皇帝到某地

C就加增损,书始           布:布置

D致仕                        致仕:官员退休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忠直的一组是(  

①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②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④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⑤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⑥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这样既表现出他思维缜密又主要表现了他知识广博。

C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着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D孔颖达等人撰着《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着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着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着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着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查看答案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论语》、《孟子》、《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中外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