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迟行 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迟行             

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⑵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⑷“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⑸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⑹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历史文化感)

⑺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⑻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⑼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⑽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⑾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1.文章第⑴段说“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的原因是                          (2分)

2.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是:                                                (3分)

3.对第⑹、⑺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

B.欧洲适合步行的老城市易产生哲学家和音乐家。

C.步行利于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深化思想。

D.步行利于人类反思历史,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

4.除句式外,第⑼、⑽、⑾段划线句有什么特征?请加以赏析。(3分)

5.文章第⑾段划曲线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                    (3分)

6.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因为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2分) (要点:对象:整株木棉或木棉花,得1分;艳红鲜黄、明亮灿烂、色彩明亮、繁盛,得1分。“繁盛”不出亦可。) 2.供人停留,观赏美好风景;“亭”与“停”谐音,意为人生要懂得放慢脚步,关注过程。(前1分,后2分)(3分) 3.C 4.观点:虚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皆可 ,得1分;概括内容(如:印度僧侣的修行,古希腊哲人的不行,灞桥离别或折柳送别等,写出人物或事件皆可,内容答两点以上),得1分;效果:穿越时空,古今贯通;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任出一点),得1分。(3分) 5.逐层深入,富有节奏感,强化迟行的意义;一组排比,对全文有总结作用。(3分) (增强节奏感、加强语势、韵律、强化等,得1分;逐层深入或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得1分;强化迟行的意义,得1分) 6.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4分) (由木棉花或日常生活引出,得1分;亭子,得1分;人类文明步行的意义,得1分;逐层深入或由浅入深或由实到虚地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主旨),得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如下:首先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在文章第一段,主要找到能解释“像被节庆祝福”的句子,联系其前面的句子“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来作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依据这一提示可以找到第三节,“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第四节“‘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 试题分析:A项“……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有误,文中原句是“……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是说这些城市“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B项文中原句是“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是“步行”有了“哲学、宗教”,而并非是这些老城市。D项说法有误,文中原句是“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故选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技巧。首先到文中找到三处划线的句子,然后看其共同特点。第九节说“我的脑海里”,第十节说“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第十一节说“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由这三句话可以概括出三处的共同手法都是想象或虚写。此类手法的答题模式:虚实相生,虚写……,拓展时空,贯通古今,丰富文章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排比的妙处。排比的作用如下:若用于语言的表达,可收到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气贯长虹、意蕴深厚的效果,使行文更加丰满、有力;若用于文章的构思,可造成结构形式的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方式。结构方式是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设题,所以首先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以……为线索等。然后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的变化,逐层理出文章层次,思考并概述说明。答题模式: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分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并扣住结构特点解说。简单来说,就是: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关键词:1.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文章先写……然后……接着……最后……;3.表现了 、突出了 、增强了……。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线索,以体现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先点明线索,然后就其具体的思路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天书有字又有情——为韩美林《天书》序

李学勤

韩美林先生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人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拿给我看的。每次观览,总会有新的强烈感受,开始是惊奇,继之是震撼,最后则是欢喜赞叹,不管怎样都是语言所难形容的。

⑵这实在是一部“天书”,你称之为书法也可,称之为绘画也可,视之为文字也可,视之为符号也无不可。出于现代人之手,而所表达体现的,是几千年前岩画、铭刻那种深邃神秘的文化精神。迸发喷涌的奇思妙想,根源于古代,但在说不出摸不着的地方,又显然超越了古代的范畴。既然是“天书”,就不能解读,也不应解读。韩美林先生再三力嘱,要我在这里写点什么。我虽学习古文字有年,对如此新颖的创意体认究竟有限,下面几段话均属题外,是耶非耶,只好请大家来评判了。

⑶文明时代有哪些标志,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直存在争议,可是大家都承认,文字是文明断不可缺的。人类有了文字,才算得上进入文明时代,才真正由自然的动物状态脱离出来,实现了天、人的分立。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无怪乎古代传说予以重视,讲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了。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还有多种多样,而只有文字能够代表事物,记录思想,并且传播到远方以及后世。其他符号,比如数字算是同文字最相像的,性质便大有区别。其实符号都是需要专门考察的,有一种很流行的学问叫符号学,我曾极感兴趣,在找来几本书读后大失所望,因为其中不如我设想的能回答上面所说的那类问题。

⑷有些学者想从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来探索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因此文字起源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按照当前西方学者的成果,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出现最早,其原始形态现在已可上推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许多作品就说这是文字的起源了。他们以为世界古代的所有文字都有同一的起源,在某一地方最先发明了文字,随后流布到其他所在,于其影响下出现各种文字。这种观点,近年已逐渐为事实所纠正。一些高水准的新作,如我几次介绍过的W·森纳主编的《文字的起源》,业已肯定各国的古文字会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而且将过去很少涉及的中国古文字包括在内。

⑸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起步甚早,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古文、籀文,今天看主要是当时见到的战国文字。北宋以下重点转移到金文(bronze inscription),大多为西周、春秋文字。及至清末,殷墟甲骨文出土,系统分析商代文字成为可能。到了近二三十年,简帛大量发现,人们又回到战国(以及秦代汉初)文字上来。我常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福,由商代到秦汉,文字的演进谱系可说没有缺环了,尽管目前对商代以前文字的情况,我们所能了解的尚属有限。

⑺这里说的古文字,即汉字的祖先,置之于世界同时的种种文字之间,是有其非常鲜明的特色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全然没有走上字母化的道路。为什么是这样,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字学最大的一个谜。我个人对此有一陋见,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一开始便赋有明显的艺术性。《易大传》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字像持笔书写,“契”字像以刀刻画,书法、篆刻这两种我国特有的艺术即由此而生。于是文字不只是工具,也同时是艺术。艺术就要追求完形和意境,而如字母化便与之背道而驰。

(8)                                                                        

(9)我们需要艺术的眼光和思维。韩美林先生已经指示我们,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他以一枝妙笔,写下了这部不仅有字而且有情的“天书”。

1.文章题目提及的“情”字是强调古文字的“       ”性。(1分)

2.写出第⑶段包含的两层意思:                        (2分)

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⑻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外国,这种看法也颇普遍,早在古代希腊,人们即常以科学、艺术相提并论,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尤其如此。

②我们讲的古文字学也是科学,自发现材料,整理考释,描写其性质,抽绎其规律,在方法论上都是科学的,只是不隶属自然科学而已。

③法国卢梭的成名论文,便专门讨论科学、艺术的关系及其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但是,对于富于艺术特性的中国古文字,难道仅能这样的看待和分析吗?严守学科的界限,会不会使我们错失什么,甚至是古文字所能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呢?

这几年不少学者在谈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主张和推动的多数是自然科学家。

A.51342          B.24531

C.25143          D.51324

4.下列有关文中“天书”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汉字与其它字母化的文字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征。

B.能让人惊奇,震撼,欢喜赞叹,语言所难形容的作品。

C.形态丰富多姿,兼有深厚古今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

D.能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具有开创性价值的作品。

5.文章先说明“文字”与“符号”的关系,再说明“文字”与“艺术”的关系。请说明这样排列的理由。(3分)

6.“序”,一般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上文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相遇,他们彼此用触角碰了碰,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各自朝相反的方向爬去。

但不幸的是他俩拥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很多的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蜗牛们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

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他们彼此友好的又用触角碰了碰,各自继续往前爬去。

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中又爬回了起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个话题,各写一个有哲理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查看答案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参考人物]孔明武松黛玉也可另选人物)(4分

上联: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C.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