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中,用“ ...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⑴杜牧在《阿房宫》中,用“                       ”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⑵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⑶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并富含哲理的名句是“                                      

 

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⑵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鼎铛”、“珠砾”、“芰荷”、“芙蓉”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②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③。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④!

【注】①张煌言: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此诗作于被俘后。②于氏:于谦。③一枝:喻栖身之所。④鸱夷:皮制口袋。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1.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分)

2.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作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集。后以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又从宇文忻平合州。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击姑熟,半日而拔,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高祖下优诏于擒、弼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乱旬日廓清,皆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及至京,弼与擒争功于上前,弼曰:“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擒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上曰:“二将俱上勋。”于是进位上柱国。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有删改)

注释:①逖听:犹听闻。

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令与诸子          交往,交游

B擒率五百人宵       渡河

C于新林             驻扎

D二将俱上勋         一起,一并

2.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韩擒出身名门,自幼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被人称道,后来深得周太祖赏识。

B.韩擒曾和高祖杨坚同朝为官,曾多次打败陈国的军队。高祖特别赏识他,即位后对他委以重任。

C.韩擒骁勇善战,率五百轻骑渡河击陈,攻下采石,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人大为惊骇,不战而降。

D.韩擒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身上充满传奇色彩。曾有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跑到韩擒家门前,认他作阎罗王,对此韩擒表示认同,不久就病重而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5分)

(2)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份。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 “特色”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和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它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顶。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

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根本没机会成功。塔太高了!”

开始有些青蛙一只接一只地摔下。那些步伐稳健的的青蛙,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

一些小青蛙看着眼前的高塔,更是没有信心,站在原地未动。

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攀爬。只有一只青蛙,经过一番努力,到达了塔项。

原,那只登顶的青蛙是个聋子。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4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被时间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的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