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攒蹙:聚集收拢

C.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边际

D.故为之文以         志: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日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则施施                  侣鱼虾友麋鹿

C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相与枕藉舟中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与其徒上高山            顺流而

B.望西山,始指          幽壑之潜蛟

C.自而至                  圣人之所以为

D.入深林,回溪            非能也,而绝江河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5.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

 

1.C 2.D 3.C 4.C 5.(1)我自认为这个州里所有的不同于常态的山水,我全都游览(享有)过了,却从不知西山的奇异独特。(2)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时才开始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C 际,交会。“外与天际”,“际”在句子中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应作为动词,也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而“边界、边际”显然是名词,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 B连词,表修饰/表并列。 C指示代词,那些/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 日:名词作状语/东:名词作动词;B 异:意动/舞:使动;C 远:形容词作名词/第二个“圣”形容词作名词;D穷:形容词作动词 /水:名词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错。主要写(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要翻译好这几个句子,一定要注意这几句中的句式特点和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第一小句中,“山水有异态者”,这是定语后置句,为“有异态的山水”,在翻译时就要把句序调整好。除句式外,就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规范译出:有,这里指“游览”;怪特,奇异和独特;向,从前;于是,古今异义词,于,从,是,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

    B作者借廉颇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达当时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而产生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在结尾处渲染出了悲壮苍凉的氛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渺渺兮予怀

D.客有吹洞箫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引觞满酌,颓然酒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查看答案

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用委婉含蓄的笔调告诫人们,人生的智慧往往可以从自然中获取启示,狼的嚎叫展示的是生命的一种狂野与活力,这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B.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的常春藤叶》)

“杰作”在这里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江南的冬景》)

(作者没有对雪景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包含的意蕴十分丰富。)

D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