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4分) 2014年11月10日晚, ,为欢迎出席AP...

下面文段,完后面。(4分)

2014年11月10日                ,为欢迎出席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国嘉宾,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焰火晚会。这场焰火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京城的夜空  (yǎnyì)了花草繁茂、色彩  (bānlán)的迷四季。烟花所及之处,花草丛生,花朵竞相。创作人员采用3D技术,在京城夜空中打造出最能代表四季的8种花卉的经典造型及花、花瓣色彩的变化,还展现出四季花次第开放的整个过程,呈由烟火组成的宽荧幕水粉长卷。

1.根据文段中的拼应的词语

甲:                乙:        

2.根据文段表达的主要意思,在段线处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七彩焰迎贵客四季繁满苍穹

B神奇梦幻显四季不知春夏与秋冬

C降繁花夺夜幕,五祥云通五洲

D非凡技艺夺天工,璀璨礼花映天空

 

1.演绎 斑斓 2.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能力。将字音、字形、古典诗词等基础知识融入到现代文阅读中来考查学生的识记与辨识能力,是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一种新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平时对拼音字形的不断积累与复习,答题时,可根据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结合着拼音作答,要注意“绎”“斑”的正确写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从文段内容来看,可以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及语句来推理,“欢迎出席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国嘉宾”“焰火晚会”“在京城夜空中不仅打造出最能代表四季的8种花卉的经典造型及花蕊、花瓣色彩的变化,还展现出四季花朵次第开放的整个过程”,与之相符合的很容易得出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文题一

2014年末,“断舍离”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断舍离,你有哪些思考?请以“我看断舍离”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题二

2014年结束了。这一年,有人过得平淡安然,有人经历坎坷挫折。这一年,或许有欢喜,或许有悲伤,或许有付出,或许有收获。这一年,可能在生命里留下特别的印记,也可能在成长中匆匆掠过,不留痕迹。

回顾2014年,你有哪些经历、感受、领悟?请以“再见,我的2014”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近期,教育部发布文件,取消了体育比赛、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获奖考生的高考鼓励类加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②你打算报考什么大学或专业?假设你的某位家人或朋友不赞同你想要报考的大学或专业,请写一段文字说服他。要求条理清楚,有说服力。

③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了,请给母校写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你对母校的情感。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半山园情思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入城区,南向行驶一段路程,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pīnɡ)然心动的名字【 】(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半山园。熟知历史的人,莫不知道这个称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个称谓记录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实干有为的官吏代表——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南京(时称“江宁”),在城外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过起隐居生活。在这里,王安石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如今的半山园,隐藏在一所海军院校的角落里,后面紧挨着古老残破的明城墙,左侧是一个小土墩,右侧是十余幢高大壮观的现代建筑。静立一隅的半山园大门紧锁,青瓦白墙的小屋一看便知是现代粗糙复制的产物,充满了矫作和伪饰。门前肃立着一尊汉白玉荆公雕像,长须飘然,神色静穆。由于这里尚不对外开放,我们无法进入屋内。但我并不十分在意。能在半山园近周徘徊,遥想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当年斗笠蓑衣、瘦驴独行的身影,感知他的悲愤心情、千古遗憾,追慕他的伟岸人格、高大精神,便已足矣!足矣!

离开半山园,陪同的朋友指着旁边的土墩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明白王安石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设他的“半山园”。史载,一代名相谢安原本名叫谢安石,当年王安石之父王益给儿子起名的时候,本有希冀儿子直追古贤之期。想必,曾被推誉为“安石不肯出,天下苍生何”的谢安,一定是王安石自小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chà)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怀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终究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历史上两位名相,不但同名,而且魂归同处……

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他或许会联想到,为什么以谢安那样的风流才情、崇高威望,同样也挽救不了东晋的覆灭?当然,在他之后,如他们一样的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们,都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挽救一个王朝的命运。但无论他们怎样付出,最终依旧是徒劳。历史大势,就如半山园后明城墙外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

半山园后的明城墙,有一段已经坍塌,到处是散落的青灰色巨大城砖。朋友说,那些城砖是南京市保护文物,每一块砖上都记录着一段别样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稳江山后,一如秦汉唐宋诸朝开国之君,同样梦想着江山万年不替。为了让城砖坚固耐用,他让所有工匠和监制官吏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烧制出来。如果哪段城墙因为城砖质量不合格而坍塌,便可通过上面的名字追责相关人员。

朱元璋这一招“问责制”的确令工匠烧制出了至今仍然坚厚无比的城砖。但是,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墙牢固与否,不仅取决于每一块城砖的坚硬程度,更重要的是地基是否牢固以及城墙的整体形制设计如何。再结实的城砖,依然阻挡不了城墙总体上的坍塌。看着那散落满地的城砖,我忽然想到,这一块块坚硬无比的城砖,岂不就如封建王朝那一位位忠臣良吏?比如“①□□□□□□□□□□□□□□”(出自《游褒禅山记》)的王安石、“②□□□□□□□□□,□□□□□□□□□”(出自《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当然,还包括所有从数千年封建火窑里烧制出来的、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众——即便他们忠贞如斯、智慧如斯、坚忍如斯,却终究难以抵挡封建王朝的最终崩溃。

徘徊在坍塌散落的城砖之中,大家好奇地一块块翻看着砖上烧刻的文字。这些五百多年前的陌生名字,让我们感慨万千,反思良多。当年的朱元璋一定想不到,他意图用以建筑他那万年不倒王朝的城砖,不但没有让他的王朝金瓯永固,反而以这种坍塌暴露的方式,让后人记住了那些创造了历史的工匠和基层官员,以及那些文字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些城砖让我们见证了一句名言: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

同时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取材于徐兵博的散文)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

A(pīnɡ)然心动                    B静立一隅

C(chà)风云                     D浮想连篇

2.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B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C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D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巨擘:擘读bò。本意为大拇指,文中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杰出人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B东山再起:文中指退职隐居后重新出任要职。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C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竹,要用火烤得竹板像出汗一样冒出水后,才容易书写。文中指著作完成。出自《史通·忤时》:“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D金瓯永固:瓯读ōu。文中比喻国土像黄金做的盆一样完整,政权永远牢固。出自《南史·朱异传》:“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4.根据文意,在①②句方格里填写出诗文原句(4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王安石给自己的宅院起名为“半山园”,蕴含着对王朝兴衰的历史回忆,寄托着清正廉洁的政治追求,含义深远。

B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在半山园隐居,直到去世,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再度出仕,继续推行变法运动的改革理想。

C如今的半山园被现代建筑包围、侵占,原本的屋舍已荡然无存,作者徘徊在门前,为后人渐渐淡忘王安石而痛心。

D无论地位多高、能力多强,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王安石、谢安等人不懂这一点,是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E封建统治者想让自己的王朝不朽,却终被历史无情淘汰,原本默默无闻的工匠,却在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6.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中写谢公墩和明城墙的用意是什么。8

7.文认为“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5分)

8.文章结尾说“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请简要解释这里的“文化”指什么。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15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子江头月满船。·萨都剌《赠弹筝者》

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4.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捻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        ”,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相似之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禹锡母八十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言诗                            善:擅长

B禹锡与议禁中                      引:延请

C三千余                          徒:只有

D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4.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3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6.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