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奏)章并留中,其人系兵马司,橐饘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时留都储峙耗竭,孟男受事,粟仅支二年,不再岁,遂有七年之蓄。水衡修仓,发公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孟男曰:“公家事,乃画区畔耶?”南京御史陈所闻劾孟男贪鄙;吏部尚书孙鑨言孟男忠诚谨恪,台臣所论,事由郎官。帝乃留之。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时矿税患日剧,孟男草遗疏数千言,极陈其害,言:“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属其子上之,明日遂卒。南京尚书赵参鲁等奏其清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①中:宫中。  ②橐饘:饭食。  ③留都:指当时的南京。  ④峙:储备。

1.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四岁不迁                   憾:怪罪

B一御门                         间:抄小路

C发公二千金助之                羡:羡慕

D蔡人讼故令曹世卿                 枉:冤枉

2.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张孟男“敢于直谏”的一项是3分     

①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        ②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

③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      ④莫必其生,亏损圣德           

⑤公家事,乃画区畔耶              ⑥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孟男为人正派。他的姑父是内阁大学士兼领吏部事务,他却从不和姑父谈论公事以外的事,引起了姑父的怪罪。

B张孟男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他遭弹劾,皇帝留用;他请求辞官,皇帝最初不允许;辞职很久之后,皇帝又让他官复原位。

C张孟男为官保守。张居正曾经提拔了张孟男,但张孟男却不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因而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 

D张孟男对朝廷竭忠尽智,先后几次进谏皇上。对矿税,他率同僚进谏停止征收;皇上没有回应,他又写了一份遗书性质的奏疏,临死前嘱咐儿子上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3分)

译文                                                                 

(2)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3分)

译文                                                                 

 

1.A 2.B 3.C 4.(1)等到高拱被驱逐,他的亲朋知己都退避隐匿,唯独张孟男留在高拱的官邸替他收拾行装,送他至郊外。(2)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有这样的大臣,怎么能任用他?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B项,间:间或;C项,羡:盈余,剩余;D项,枉:枉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②表现他为人忠厚;③是张孟男表明自己直言进谏的心情和目的;⑤表现他对国事负责,但不能表现他直谏。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C项,因果关系分析不当。张孟男失去张居正的信任,不是张孟男不支持张居正改革,而是因为他一心奉公,不趋附张居正的权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引”“治”,各一分,大意一分;(2)“病”,“摇”,“安” 各一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广平推官。稍后调任汉中同知。入京担任顺天治中,升任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大臣身份兼管吏部,他的妻子是张孟男的姑姑,除了公事之外没有关于私人的谈话。高拱对此不满意,四年没有提升他。等到高拱被驱逐,他的亲朋知己都退避隐匿,唯独张孟男留在高拱的官邸替他收拾行装,送他至郊外。张居正掌权,将张孟男升为太仆少卿。张孟男也不攀附,令张居正失望,没有调动他。此后很久,张居正衰败了,他才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被召入北京,以原职掌管通政司事务。 万历十七年(1589),皇帝已经八个月没有到朝房接见大臣,张孟男上奏劝谏,而且说:“岭南人为原来的都御史李材申报功绩,蔡地的人控诉原县令曹世卿枉法,奏章都被留在宫中,而将人关押在兵马司,饭食供给不足,莫非不想让他们活,使圣德遭受损害?”皇帝被说动了心,于是间或驾临一次朝房。当年冬天,他改任户部职,升任左侍郎。不久又担任了南京工部尚书,改任户部职。当时留都南京储备已经耗尽,张孟男接任时,粟仅有两年的储备,在他的努力下不到两年就有七年的储备量。水衡官修筑粮仓,他调拨公家节余的二千两百银做资助。有人说为什么替别人耕耘,张孟男回答:“公家的事情,是划分了区间的吗?”南京御史陈所闻弹劾张孟男贪赃、鄙陋;吏部尚书孙鑨龙称张孟男忠诚谨慎,御史的疏论,是由郎官所为。皇帝就挽留了他。张孟男请求离去,皇帝不准许。他再次上奏请求,皇帝才听任他回乡。很久以后,他才被召见并官复原职。 万历三十年(1602)春天,有诏令罢除矿税。不久,事情没有施行。张孟男率领同僚劝谏,没有答复。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五次上奏请求回乡,皇帝不允许。当时矿税的祸患一天天加剧,张孟男起草了几千字的遗疏,极力陈述矿税的危害,称:“我是户部官员,所征收的天下的租税,都是百姓卖儿卖女、削骨割肉之后所得来的。我的职责就是催促科税,我尽了职,而百姓困穷。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有这样的大臣,怎么能任用他?我忍不住哀叹,替陛下做杞人忧天的事。”他嘱咐儿子呈交朝廷,第二天就去世了。南京尚书赵参鲁等人奏陈他的清廉、忠诚,赠封他为太子太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4)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5分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应对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析】
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
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 “明天你还会来吗?”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3分)

2.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丰富含义。(3分)

3.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3分)

4.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梁惠王)》,完成下面问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  梁惠王上》)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  梁惠王上》)(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