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罹患此病,会出现发烧、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最后会因失血过多、多发性器官衰竭死去。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出血热在最初流行时,几乎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

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来描述,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2003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

非洲人好食丛林中的野味,打猎得来的果蝠和猴子,容易寄生埃博拉病毒,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等。而当地民众不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因此仍然举行传统的土葬仪式。拥抱尸体,向死者祝福,然后入殓,使病毒有了一个更快捷的传播途径。因西非公共医疗系统的缺失,医院医疗条件差,多数情况下,诊治病人不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这也是埃博拉出血热大规模流行的原因。

2014年,世界很多医疗机构都投入到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中。然而无论医生们多么努力,埃博拉出血热依旧在蔓延。“埃博拉出血热完全不存在,是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援助而编造的谎言”,这样的谣言使深信谣言的人们继续食用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野味”;“埃博拉病毒是由外国人传进非洲的”,这样的谣言使竭力防止疫情扩散的“无国界医生”无法进入疫区工作;“医生因恐惧不顾病人的死活”“医院会主动杀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等谣言更使病人四处逃离,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虽然造成惊人的病死率,会使人急性发病且无药可医,但并不是不可防控的。

【材料二】

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它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研究证明,人们喜欢吃的果子狸是SARS的一个重要传染源。非典刚暴发时没有什么防控措施,导致大面积扩散开来。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政府开始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针对疫情,中国进入了全民防控阶段。

为了及早发现疫情,政府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一旦发现疫情,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上报卫生部。同时在车站、机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采取检疫措施,使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筛查发热人员,一旦发现疑似携带者,及早隔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在防治非典疫情中逐步建立。SARS危机后政府还斥资加强CDC(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硬件建设,同时重视应急人才的培训。

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左右,最高可能达到14%~15%。非典爆发之初,谣言四起,人们在恐惧心理下纷纷抢购口罩、板蓝根……面对民众的恐慌,河南计生委印制了18万份宣传手册,利用县站、乡所、村室、学校、流动服务车等阵地,把正确的预防知识普及开来,为抗击非典斗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而香港抗击非典最实用也是最管用的经验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咳嗽时掩上嘴,不用不干净的手指摸鼻子和揉眼睛。

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中国就控制住了疫情。

1.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可致90%的患者死亡。

B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基本传染数高,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病毒。

C疫情暴发时,若不接触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人就不会染上埃博拉出血热和非典。

D埃博拉病毒主要是接触传播,SARS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都要重视防控。

2.阅读材料一,概括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肆虐的原因。(4分)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中国政府抗击非典的经验中,提取可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方法。(6分)

 

1.D (3分) 2.①食用寄生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等野生动物。 ②传统的丧葬仪式,使人们与感染了疫病的死者直接接触。 ③在家治病,增加接触传播的概率。 ④无知和恐惧心理,使人们抵触科学的防控措施。(4分。四个要点,一点1分。) 3.①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 ②加强医疗硬件设施的建设,重视医疗应急人才的培养。 ③加强公众舆论宣传,尤其是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知识的宣传。(6分。三个要点,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可致90%的患者死亡”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几乎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B项,根据原文“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 埃博拉出血热的基本传染数为1.3~2.7,与 SARS、麻疹、天花相比是最低的,因此,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性并不是最强,选项中“埃博拉病毒的基本传染数高,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病毒”错误。C项,根据原文,埃博拉出血热有多种传播途径,因此,“若不接触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人就不会染上埃博拉出血热”说法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肆虐的原因集中在原文的三、四两段。第三段主要说了三点原因,第一句说明病毒肆虐是因为人们食用寄生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等野生动物;二、三、四句说明病毒肆虐是因为传统的丧葬仪式,使人们与感染了疫病的死者直接接触;第五句说明病毒肆虐是因为人们在家治病,增加接触传播的概率。第四段说明病毒肆虐的原因是无知和恐惧心理,使人们抵触科学的防控措施。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材料二主要讲述我国抗击非典的成功方法,与材料一相对比,概括材料二中的我国抗击非典的经验即可。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分别介绍了我国抗击非典的两个经验: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加强医疗硬件设施的建设,重视医疗应急人才的培养。第三段主要介绍了我国抗击非典的一个经验,即加强公众舆论宣传。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2.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

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3.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让之传

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让之少好学有文情清明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梁使至,帝令让之摄主客郎。

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神武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

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欵,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期月之期,翻然更速。”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计赃依律不至死。让之以其乱法,杀之。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之。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冢耶!”于是无敢言者。事奏,赐死于家。

(取材于《北齐书·卷三十五》)

【注】①神武: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高洋(文宣帝,550-560在位)即位后被封为神武皇帝,实并未在位。②静帝:东魏皇帝元善见,550年静帝禅位于高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殆不      胜:禁得住

B.广师友        延:邀请

C.遣部从事    案:追究,查办

D赐死于家      竟:竟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之事,大都效法她。

B.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

   ——你我君臣之间的职分已定,丢弃忠心和孝心,连愚夫都不为。

C.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

   ——这样就能成就霸业,却还前行去寻找别的办法。

D.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那个人)说奸邪的官吏收敛了恶迹,盗贼也被清除干净。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裴让之的母亲是一位既懂礼仪又会教育子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们成材,她含辛茹苦抚养幼弱的孩子,为他们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孩子们。

B.裴让之与杨愔关心很好,如果二人见面,就会整天清谈;杨愔常夸赞裴让之,并希望好友有好政绩。后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

C.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捕入狱,神武帝审问他时,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分侍二主的例子,表达自己既能尽忠又可尽孝的思想,并从侧面为弟弟开罪。

D.裴让之在齐立国时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皇帝想封他黄门郎,因有人说他身体肥胖而没被任用,就作了清河太守,短短一个月,就使清河管界安定,政治清明。

5.“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句中“弟”是指自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后值倾覆,                    ”的诸葛亮。(3分)

6.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审时做了辩解,《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有两处不同:一是《北齐书》说“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北史》中为“诸葛兄弟各得尽心”;一是《北齐书》说“况让之老母在”,《北史》“在”后有“此”。你认为《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哪个更好,请任选一处,简要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7分)

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马居其首。马不仅具有代步、耕田、拉车等实用价值,还具有多重的文化意义。马多与军事有关。《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        ,援玉枹兮击鸣鼓”句对战马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而陆游和辛弃疾分别用“楼船夜雪瓜洲渡,    ”和“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追忆了各自早年的战争生活。马还带给人们“跃马扬鞭,自强不息”的精神启示。《劝学》就以“    ,不能十步;        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包含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例如,“旦”,甲骨文写作 满分5 manfen5.com”。《说文》解释说“旦,明也”,意为早晨日出。后引申为早晨,成语    中的“旦”即为此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旦”是“明亮”之意,复旦大学取此意来命名。旦则光明可见,古人对天明誓,表示光明磊落、诚实可信,例如,“    ,不思其反。”古人还用“旦”来表示时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春节”。1912年1月1日,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才有了现代的元旦——公历1月1日。

1.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是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旦”的含义与甲处成语中“旦”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蒲苇一时纫便作夕间

B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C不能有,输来其间。

D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

3.下列与选段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B《说文》是《说文解字》的简称,由东汉许慎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C古人归纳出的六种汉字构成方式称“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朔日,与朔日相对的月末称晦日而每月十五则称望日。

4.下列诗句中,与古代“元旦”无关的诗句是(3分)

A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C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 (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      ”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之后,才能显着 (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所谓“    ”,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fǔ)笥       豪放        Bquán     壮阔

Czǎo      出题外        Dn      博引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     况且     整洁          B.固然     而且     整洁

C.虽然     而且     整齐          D.固然     况且     整齐

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B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C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D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成为学生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里的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需要鲁迅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