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善用灵活...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

  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如“         ”这两句,

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幻。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

在色彩的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②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在欧阳修的笔下渐入佳境,“乐亦无穷”。如“山间之四时”:春来“      ”,入夏“      ”,秋日“风霜高洁”,冬至“水落而石出”,令人流连忘返。

③孔雀开屏美在尾,文章收篇好在巧。总的来说,文章的结尾应简明有力,犹如《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一样:“            ”,留给读者豹尾劲扫的感觉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用典故,如写到刘裕,由他早年生活的遗迹联想到他两度挥戈北伐,几乎克复中原的功业。只是这样的英雄业绩“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那“          ”供后人凭吊。

⑤在《师说》的作者韩愈看来,“古之圣人”是从师学习的榜样,因为“          ”,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⑥《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其中“         ”两句,回顾抗金往事,雄放豪迈,对仗工整,为人们广泛传诵。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⑤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每句1分,句中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潦”“ 繁阴”“ 瓜洲渡”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5分)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 止。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教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不答。异哉,此人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礼义,廉耻          捐:抛弃

B.年已十七,颇晓书      疏:文书

C.亦不愿汝为之          曹:等,辈,们

D.由佖之货也            黩:滥用

2.列语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悉金马还之         在小足守矣

B.由佖黩货也         此人教子也

C.吾时俯不答         况为大臣无所不取

D.国家有不亡者乎     鲜卑语及弹琵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B.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C.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使用金钱如同消耗粟米一样,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D.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担任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①“鸡鸣不已于风雨”写出了“独醒之人”身处乱世,也会毅然决然发出正义的声音。

②古人治军以廉耻作为基础,将士们懂得礼义廉耻的道理,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③作者借颜之推讲述齐朝一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④作者倾向于杜甫的诗句是“安得廉耻将”。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蕴藏着作者的期许。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尾指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意思是说士大夫没有羞耻心,可以称之为国耻。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这一认识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居的一方。主人居主位,自家环境,礼俗成习,言语行动一任自然。客人居客位,避地移形,俗异物换,其所为必然谨慎小心察言观行。主客相遇,是否彼此相得,关键在东道主。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具体而言,                  

中国宾礼讲究让客人舒适,没有陌生感,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所以如是,是由于身处客位的人,经常会遇到种种难不便,自己又无法解决。因此古人记载旅愁思的诗文特别多,如孔尚任《桃花扇》:“伤往事,写新词,【 】乡梦乱如丝。”南朝沈约亦有句:“闻雁夜南飞,【 】夜沾衣。”宋代张咏的《雨夜》写得更凄苦:“帘幕萧萧竹院深,【 】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这种种情形,需细心的主人关心体谅。所以亚圣谆谆告诫我们:“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主人待客如此,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主人为客人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和“□□□□”两个成语,最能反“客道”的真谛。这两条做到了,主人就会由“色”变成“色喜”。另一个成语“恭敬不如从命”,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客道”最忌讳的是“反客为主”,这有违传统礼仪,被视作对东道主的大不敬。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hàn)居      旅愁思

B.(nàn)      

C.(jí)需        难不便

D.(jìn)量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②敬是诚的显相,惟敬可以不逾礼数,不使客人有怠慢之感。

③诚是前提,无论哪方客人,都须以诚相待。

④最后是见客而喜,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纳是接受和容纳,是拒排的反面。

A.①②③⑤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④①⑤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愁  客泪  客怀      B.客泪  客怀  客愁

C.客愁  客怀  客泪      D.客怀  客泪  客愁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成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宾至如归  客随主便    B.入乡随俗  相敬如宾

C.喧宾夺主  不速之客    D.入乡随俗  客随主便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待客或宴客的主人。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南宋朱熹曾将《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C.孔尚任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戏剧作家,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称为“南洪北孔”。其代表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中国传奇剧的典范。

D.“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我们熟悉的“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均出自《孟子》。

6.北京有许多老字号常以对联突显产品或经营的特色,以下对联与“一得阁”“同仁堂”“王致和”“全聚德”“张一元”这些老字号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②香酥嫩脆鲜全聚,德寿康宁福满弘。③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④剪裁奇妙随心动,斩切艰难任意行。⑤同气同声济世济民,仁心仁术医国医人。⑥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⑦鸿鹄高飞志在千里,宾朋满座亲如一家。

A.④⑤②①⑥    B.③⑤①②⑥    C.③⑤①⑦②    D.⑥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有一种消失令人无可奈何:淡出生活的邮筒,终将老去的亲人,一段无法挽回的错过……

对此你有何体验和感慨,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

2.有人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你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曾经给出了200余种理论。要确定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

又有一次,有人问他:“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他的回答是:“那就对了!”

你对丁肇中的回答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为了迎接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使饱受雾霾困扰的举办地有一个良好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停产、休假、限号、周边配合等有力措施,广大市民也予以理解支持,“人工”地创造出了被网民戏称的“APEC蓝”,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魅力和风采。

1.描写你眼中的“APEC蓝”。要求描写具体,富有文采。

2.代北京市政府拟一封致全体市民的感谢信。要求简明得体,感情真挚。

3.写出“APEC蓝”带给你的思考或启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