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历史遗留下的文学、艺术中的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历史遗留下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于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辩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对“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和影响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   切的感受,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跟今人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造成的深远影响全都来自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C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1.A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B原文说“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C“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D应为“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再者,这句话是在解释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错B因果倒置D“全都来自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错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孔子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论语·第六篇雍也》

【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

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选一题作答,5分)

(1)《三国演义》第55回叙述到“(孙)权大喜,即日修整东府,广栽花木,盛设器用,……又增女乐数十余人,并金玉锦绮玩好之物。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玄德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这说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请简要叙述。

(2)《三国演义》第74回叙述到“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于)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请叙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答:我选做第()题

 

查看答案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言(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余有叹。/用亡郑以陪。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击破沛公军。

C沛公起厕。/纵一苇之所

D乃令张良留。/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