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以下小题。(8分)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以下小题。(8分)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节选自曹文轩《前方》)

1.文段中人的悲剧性实质有哪些表现?(4分)

2.文段引用大量古诗在内容上有何作用?4

 

1.(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2)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的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3)人无法还家。(4)即使到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每点1分) 2.(1)这些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的。(2)写出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始终处在心灵无所依托的感觉之中。(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归纳、概括”,关注内容为“人的悲剧性实质”。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研究标题、开头、结尾、提炼主旨);审准要求,筛选关键信息(筛选关键词、句,整合信息);借助分层,圈画中心句、概括句(借助句子位置,分析作用);运用求同思维归纳(摘取关键词,流畅表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辞引用的作用,包括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 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4 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5 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5)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三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16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何为乃尔?”阜:“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结谋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讨伐马超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2.文中有哪些内容表现了杨阜远见卓识?请简要概括。(4分)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2)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3分)

3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6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秦击赵者                再:两次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以前假使

C.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数:次数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赂者赂者丧           洎牧谗诛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于其身也,耻师焉

C.斯用兵效也             蚓无爪牙 

D.惜其用武不终也         攀援登,箕踞而遨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要求:(1)续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陈述的对象;(2)语意连贯,形象生动。(4分)

假如文学是一座园林,鲁迅就是园中的劲松,他的《呐喊》就是在怒吼的狂风中的阵阵松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