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及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对联的相关知识分析,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故排除A项。在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 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判定B.D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要求。所以选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列其中

C尽管只是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

 

查看答案

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

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A流传  乞求  畏首畏尾         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留传  祈求  举棋不定         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也是蛮拼的,网络用语。表示“挺努力”或“努力了,没有成功”。该短语通过《爸爸去哪儿2》曹格之口使其发扬光大,在网络上被大家所熟知,并广泛传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新年致辞中也使用了这个短语。对此热语,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也是蛮拼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三境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2.阅读第②③④节,用简洁平实的文字分别概括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含义。(6分)

 

3.阅读全文,“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作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