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河上柳 废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河上柳

废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1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的催。

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 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的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

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鸦正笔直的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不住的起皱,渐渐的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 杨柳一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

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的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二”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枝烛, 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的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 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 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 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 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 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规上警锣响——屋 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 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 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释:木头戏,俗称木偶戏。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

1.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2.陈老爹为什么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4分

3.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6分)

4.小说中“杨柳”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意象包含哪些意蕴?(6分

 

1.点出柳树,与文题照应。交代主人公的艺人身份。交代主人公窘迫的生活状况。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2.这幅对联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他居住环境的特点和他的日常生活状态:东方的屋宇阳光温暖,柳下之风也很和煦,这样的生活让他知足得意。另一方面,对联化用了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古代名士,老人对他们很仰慕,所以很得意。 3.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分得意。上午老爹在茅棚外散步,为是否砍柳树矛盾踌躇。午后,老爹朦胧思睡,想起了和柳树有关的事情。下午,老爹找来木匠,砍倒了柳树。 4.茅棚边上的柳树,安静而美好,象征着老爹平静、自足的生活。(2分) 柳树是驼子妈妈手植的,挂着灯笼的柳树、清明案上的柳枝,这些都记录了他们老两口日常的生活,柳树见证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2分); 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柳树,让老爹度过洪水一劫;被砍倒的柳树又让老爹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窘境;柳树是老爹生活的物质依靠与精神寄托。(2分) 轰然倒下的柳树,柳树也象征着作者对温暖古朴的生活世界的留恋。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首在文中作用,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段首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段首的一般性作用:在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在结构上,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本题可结合着段首的具体内容,从点题、交待主人公身份及生活状况、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陈老爹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了”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根据语段“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和文章后面的注释,从对联所表现出的他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从对联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两个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文章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因为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直接体现,而作品结构是文章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分析文章思路,首先要把握文章结构,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说通俗点,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小说类文本的思路梳理问题,一般先要搞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是如何展开的。本题可抓住“清早”“上午”“午后”“下午”等词眼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杨柳”这个意象出现的不同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及人物精神,来探究“杨柳”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意蕴。读后可知,关于杨柳树,在文中可从杨柳树的特点、种植历史、生长历史、最终命运等角度来探究其象征的陈老爹的生活及人物情感,还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思想感情等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3)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4)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

顾非熊® 唐)

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

元好问(金)

翠叶轻笼豆颗勾,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注】①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②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

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4分)

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3分

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其为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     名:说出

2.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