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    状:情况

B.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            亿:预料

D.并全家                        籍:没收入官府

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 ②乃 ③于    B.①其 ②乃 ③为    C.①以 ②而 ③于    D.①以 ②而 ③为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查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一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3分)

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分)

6.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3分)

 

1.B 2.C 3.D 4.C 5.①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内容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3分,“是”、“旌”的解释各1分;句意1分。) ②曹锡宝的家里有个瓮,(用来)焚烧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向那些能够写文章的人请求(给曹锡宝)写诗歌,(这些诗歌)被传诵一时。(4分,“尝”、“诸”各1分,后面补充出省略的主语1分,句意1分。 6.①侍郎吴省钦得知曹锡宝要弹劾和珅,暗中告知和珅;②和珅让家奴刘全销毁和藏匿罪证,使皇帝查无实据。(一点2分,两点3分) 【补充】③“朝中无人弹劾”,也可,但需译出,不能照抄原文。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第为和珅‘杜渐防微’”,意思是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第:只、只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意思是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空缺处应填表“因为”的词语,所以“以”合适。②“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的意思是,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空缺处应填“而”。③“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的意思是,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空缺处填“于”合适。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上”“山东”“部属”“大学士”“阿桂”“四库全书馆”“国子监司业”都是名词,“召见”常用动词,再结合语境,断句就很容易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A“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错,曹锡宝推辞没有就任。B曹锡宝弹劾的是刘全而不是和珅;“免除了对他的惩罚”不当,是革职留任。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错,曹锡宝,是曹一士的侄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是”字做代词,译为“这样(看来)”,也可译为“这说明”“从这件事中(看来)”;“旌”译为“表彰”,也可翻译为意义相近的词,如“表扬”“褒扬”等;“所劾”属于所字结构,翻译时应译为名词性短语,如“所弹劾的内容”“所弹劾的情况”等;“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②“尝”,译为“曾经”;“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此处属于状语后置,翻译时需要倒装;后一句省略句,需补充出主语“这些诗歌”;“草”,可译为“草稿“、“稿子”、“稿件”等;“传”,可译为“流传”、“传诵”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本题的主要信息集中在第二段,曹锡宝发现刘全的问题后准备上疏,“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驰以告和珅”,可概括出有人给和珅通风报信;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致使官兵在刘全家没有查到任何证据,可概括出刘全在和珅的授意下毁掉了证据;从最后一段仁宗慨叹“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可概括出当时无人敢于弹劾。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概括说明”,因此不能直接摘抄原文语句,也不能仅仅对原文进行翻译,不能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曹锡宝,表字鸿书,另一个表字剑亭,上海人。乾隆初年,凭借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曹锡宝在庶常馆学习期满,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当时)和珅正跟随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责问和珅。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询问情况,又命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跟着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曹锡宝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是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 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时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现在和珅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职。”曹锡宝,是曹一士的侄子,两代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瓮,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向擅长写文章的人请求就曹锡宝的事迹写诗歌,(这些诗歌)被传诵一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

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

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

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

A.④⑥①②③⑤⑦    B.④⑥①②⑦③⑤  C.④⑥①⑦③⑤②  D.④⑥①③⑤⑦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村上春树被泛化的符号相比,莫迪亚诺的创作走向是清晰一致的,无论是《暗店街》还是《陌路人》中的主人公,都在执着地寻找自己。

B.高考的目的是通过测试,在考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既有利于考生发展,又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让学校招到最合适的学生。

C.北京有个故宫博物馆,台北也有个故宫博物馆,大陆的人们对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D.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将实现华丽转身,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关键迈出一步,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更加明晰。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与文化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以时间为轴,口耳相传,而且在地域维度里向四方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搭乘全球化的翅膀,几乎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剧增的今天,学习中文已成为了一种不情之请。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有待解决的难题。

A.息息相关    B.口耳相传    C.传播    D.不情之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竹   丽/    大方/丢三

B.鹿/    力/体    抛头面/出马脚

C.服/    步/    边际/歪打正

D.茂/    怪/    冕堂皇/弹相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有了信心,你就会在你严肃的献身生活中找到乐趣。——泰戈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