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除夕九江官舍 【明】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除夕九江官舍

【明】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羁怀强笑欢。

烛销深夜酒,菜簇异乡盘。

泪每思亲随,书频寄弟看。

家人计程远,应已梦长安。

1.这首诗在手法上由实人虚,试分析诗歌中实与虚的内容。(4分)

2.诗人为什么“强笑”,请结合诗歌内容予以分析。(3分)

 

1.①诗歌的前六句描写眼前之景(实写),除夕夜中,诗人在异乡宴饮度岁,(1分)夜已深,烛已尽,酒尚存,菜肴佳品堆满眼前(1分),面对良辰美景,陈酿佳肴,诗人不由思念亲人,只好含泪给弟弟写起家书。(1分).后两句由眼前的实景转入虚景,想象此时此刻家人也应在计算路程,想到诗人也应该在此时梦到长安(1分)。(细则:不指出“实”“虚”,0分;前面没有总写,后面对“实”“虚”分析准确,即1点3分,两点5分。) 2.诗人的 “强笑”是指诗人“强颜欢笑”,除夕是团圆的佳节,本应是欢乐的时候,但诗人却因为客居异地而无法与家人团圆(1分),尽管眼前有美酒佳肴,却难以抑制内心对亲人的思念,只能含泪给弟弟写信(1分),因而“强笑”,此处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思亲念亲之痛。(1分)(细则:欢笑,除夕与美酒佳肴,任一点2分;内心悲伤,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情,任一点2分;一点2分,两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先指出诗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实结合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中的“虚”,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的部分。虚实结合的效果就是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本诗从题目可知,诗人此时客居异乡,恰逢除夕之夜,诗的前六句写出了诗人客居异乡官舍辞旧迎新的情景,这是眼前所见、所历之景,是实写。除夕夜本是团圆的时刻,而诗人此时却独居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内心不免悲伤,最后两句写到了“梦”,则属于典型的虚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需要从诗歌的题目、意象、意境、人物的行为入手来分析。从题目来看,诗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独自客居在外,这种情形之下,诗人内心是悲伤的,虽是除旧迎新的日子,恐怕也只能是强颜欢笑了。从诗中所用意象看,烛、酒、菜、书、泪,虽然有迎新的举动,但难掩内心的凄楚。从人物行为看,诗人不贪恋眼前的酒与菜,而是只想给家人写信以寄乡思,表达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孤身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这都是诗人强笑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    状:情况

B.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            亿:预料

D.并全家                        籍:没收入官府

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 ②乃 ③于    B.①其 ②乃 ③为    C.①以 ②而 ③于    D.①以 ②而 ③为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查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一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3分)

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分)

6.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

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

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

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

A.④⑥①②③⑤⑦    B.④⑥①②⑦③⑤  C.④⑥①⑦③⑤②  D.④⑥①③⑤⑦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村上春树被泛化的符号相比,莫迪亚诺的创作走向是清晰一致的,无论是《暗店街》还是《陌路人》中的主人公,都在执着地寻找自己。

B.高考的目的是通过测试,在考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既有利于考生发展,又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让学校招到最合适的学生。

C.北京有个故宫博物馆,台北也有个故宫博物馆,大陆的人们对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D.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将实现华丽转身,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关键迈出一步,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更加明晰。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与文化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以时间为轴,口耳相传,而且在地域维度里向四方传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搭乘全球化的翅膀,几乎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剧增的今天,学习中文已成为了一种不情之请。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有待解决的难题。

A.息息相关    B.口耳相传    C.传播    D.不情之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竹   丽/    大方/丢三

B.鹿/    力/体    抛头面/出马脚

C.服/    步/    边际/歪打正

D.茂/    怪/    冕堂皇/弹相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