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炮制/炮火 积累/牵累 忝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制/        /牵      列/暴天物

B/        亮/      /言简意

C牧/牲        结/      悍/肥体壮

D/字        /      /而不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即可。C项,xù/chù,zhēng/zhèng,piāo/biāo ;A.项,páo/pào,lěi tiǎn;B.项,bì,piào/piǎo,hé/gāi;D项,.iē/tiè,yùn,xì/qi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表格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岭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节”活动日程安排表

周次

日期

主要活动安排

2

9月10日 

专题讲座“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主讲人:台湾作家薛明仁

4

9月23日 

—9月29日

国学名句展播(校内显示屏)

专题讲座“古典的中国”(主讲人:颜如君)

“国学名句”集录、阐说(高一、高二、高三)

科组“传承经典”国学夏令营活动专题墙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1)

6

9月30日 

—10月6日

“叩问青春”演讲比赛(高一级)

“国学名句”阅读写作(高一、高二)

“岭南文化”图文展、国学社活动回顾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2)

7

10月14日 

—10月20日

“少年情怀总是诗”朗诵会(高一)

经典文化书法比赛(高二、高三)

“岭南文化”图文展、国学社活动回顾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3)

8

10月21日 

—10月27日

课本剧(历史剧)表演(高二)

历代汉服表演(或岭南戏剧社表演)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电影(4)

 

1.给本次活动活动定一个主题(3分,不超过1 5字)。

2.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3分,不超过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要超过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       ,传达出能够引动人的情感反映的信息。例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绿色是平静而稳定的。事物的形体,同样可以传递物体情况和感情意味的信息。但比较起采,在向人提供物体情况的信息方面,形体比色彩更为有效,而在表情方面,      ,阿恩海姆说过:“说到表情的作用,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活泼与忧郁等意味,      。不同的人面对一定的颜色,虽可能产生生各有特点的联想,但却也会有明显的共同性。例如红色使人想起火与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绿色使人联想到绿色植物,产生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感受,色的联想,是在人的实践中积累而戍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刘希章:幸福的乡村代课教师

这几年,拄着双拐的乡村教师刘希章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他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时嗓门越来越大了。

刘希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丹阳小学的代课教师。1962年出生,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然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吓倒这个农民的儿子,刘希章对知识的追求丝毫没有因为身体的缺憾而退却。

和正常人一样,刘希章7岁就进学校读书。刚开始时,刘希章爬着去上学;稍大一点,家里人做了一副拐杖,他就拄着双拐去学校。凭着坚强的毅力,这个站不起来的山里娃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当时,村里能读完初中的同龄人寥寥无几。

1980年,位于刘希章所在村子的丹阳小学,唯一的老师离开了学校,孩子们面临失学。刘希章自告奋勇,当起这所村小的老师。从此,他走上了32年的乡村教师之路。

刚来到丹阳小学时,学校就几间破校舍,一到雨天,常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刘希章带领全校学生自己动手,用一周时间将校舍翻新、加固,学生们终于可以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农村学校的条件很艰苦,上课并没有教辅材料。为了上好课,刘希章反复熟悉课程内容,上课前,他闭着眼睛就能回忆起上课内容。刘希章知道,上课时与孩子们互动气氛会更好,为克服自己行动不便,他常常训练自己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尽可能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多年教学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地感动着刘希章。他还清楚地记得,一个下大雪的清晨,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依稀看到,几个学生正排着队,从学校的方向向他走来,他看不出学生们是在干什么,走近才知道,学生是在用双脚为他踏出一条路来。

“这就是做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吧!”说起这些,这个50岁的男人眼里浸满了泪水。

32年来,刘希章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他们现在大多已成才,遍布各行各业。他们都没有忘记刘老师当年特殊的爱,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来到刘希章的家里,握着他的手,聊起过往的回忆。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操心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护着,”在村子里,村民这样评价刘希章。从教32年来,刘希章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还多次受到自治区、市、县,乡(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最让刘希章高兴的事,就是他成为了一名国家正式教师。2007年8月,了解到刘希章的实际情况后,当地政府破例把刘希章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多年的梦想实现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任代课教师20多年来,刘希章一直梦想着能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如今,刘希章的梦想成真了,工资也增加了,再也不用为一家4口人的生计发愁了。

“我的生活好了,我们的学校、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聊起这些年来丹阳小学的变化,刘希章显得更有精神。几年间,丹阳小学从原来的3个年级增加到现在6个年级,老师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氛围也更加浓厚,教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双鬓白发日渐增多,教过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刘希章的人生信念始终没变。他说:

“教育是我衷爱的事业,也是我唯一能够回报社会的平台,只要学校还需要我,我将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5日

1.刘希章的“幸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刘希章“人生信念始终不变”的?(5分)

3.刘希章在他的人生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说说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王忠范

①菱草,是青石岭林区中并不多见的一种草。这草长得秀气好看,就是被秋霜冬雪冻死了也不改变那绿的颜色,所以,有人叫它爱情草。

②我还很年轻时,住在广播电台的单身宿舍里,那盏桔黄色的台灯陪我读书,没有选择而且贪婪地阅读。那夜朋友徐志军来了,他宣布有了女朋友,还朗诵他的新作《菱草》:扎根的菱草摇动目光和一块天空/从此我是诗人诗比草多/风风雨雨生长着绿茵茵的日子/喷吐的清香总像有话要说……手捧徐志军火热的诗行,祝福他,也想象着菱草和爱情,如入梦境。

③那时候我没有爱情,生活就是采访的录音机、墙上该死的差错率,灯下孤独的苦读,还有勾我上瘾的烟酒。迷惘的自身加上忙乱的环境,就使我时而想起菱草和朋友的诗,好像也有和风刮进心灵。于是我开始写诗,感动自己,掏挖自己,跟自己漫无边际地交流。我曾暗问自己:这就是你的青春岁月吗?

④时间急匆匆地走去,时间也变化着一切,我有了家,便常跟妻子讲菱草,还说要去认识菱草并且采回家来。美丽的妻子多情地抿嘴一笑:“我懂呀!”可还没结婚的徐志军突遭车祸,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他告诉我一句话:“去林城看看我的女友。”

⑤花开花落,又是几度春秋。

⑥我终于有了去林城的机会,那是做同期声的现场报道。坐火车,换乘汽车,日夜兼程。负责接待的正是徐志军的女友,她虽在笑着,但我分明发现她的眼角爬出了忧伤的皱纹,她陪我们看白桦山,看青石泉,看卧牛湖,她一天一天地讲解着林区。那日黄昏,两山夹峙处的夕阳如血。忽然间,一片草扑进眼帘,香味袭人。她深情地告诉大家:这就是菱草。

⑦我停下脚步,别有心情地观赏连做梦都想见到的菱草。这草不高,都是菱形的叶子,尖尖的,嫩嫩的,纤细、柔润、精致,绿得一尘不染。像肖洛霍夫笔下的草,那草尖在夕阳下闪烁着金属一样的光亮;也像莫泊桑描绘的那样,草叶含有恬淡的幽情,在微风中悄悄暗动轻响。而不可抑制的馥郁,扑人抓心,真的能弄乱你的心事,徐志军走了,他的《菱草》还活着,他的女友依然单身,是因为爱吗?青山无语,四野静静。

⑧下山了,谁都没说什么,尽管下坡路很容易走。

⑨转过年的春天,徐志军的女友送来一盆菱草,我和妻子陪她去郊外看徐志军,阳光暖暖的,蓝天上飘着白云。我们在墓前站了很久,她说:“志军,我走了!”仅此一句,我们都有流泪的感觉。她去了遥远的地方,从此杳无音讯。

⑩这夜下雨,湿淋淋的风从窗缝挤进来掀拂那盆菱草,顷刻香动满屋。我想起《菱草》的结尾:山风离开以后/菱草只是一个梦了/可我的一滴泪忘在了草根上……

(《羊城晚报》 2014年07月22日)

1.菱草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4分)

2.作者笔下的菱草有何特点?作者在描写菱草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

3.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