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贼守,我越南昌□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

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音xiòng,刺探,得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刑部主事 寻:不久

B.出大江,安庆 薄:迫近

C.宸濠舟浅,仓卒易舟遁 胶: 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 指:拇指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吾欲以计挠□

②今九江、南康已□贼守

③我越南昌□相持江上

A.①之 ②为 ③与 B.①之 ②于 ③与

C.①其 ②为 ③以 D.①其 ②于 ③以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怀疑。

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3分)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4分)

6.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冠绝有明一代,影响深远。请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其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3分)

 

1.D 2.A 3.D 4.C 5.①(他)推荐(或“举荐”、“推举”)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宾语前置),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举”“自代”“俟”三个词译对各给1分;共3分。) ②(他)慨然感叹(或“长叹一口气”)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于是就有“阳明学”的称法(说法)。(“喟然”、“是”、“从之”译对各给1分;“大意” 1分;共4分。) 6.①虚心求教”(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其他两点不变。②阅读广泛;③静处体悟(勤于思考)。(3分。答对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与论朱子格物大指”如解释为“拇指”于文意不通,“论”是“讨论”之意,由此可以推测“指”应是通“旨”,意思为“意思”。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根据语境,此处应为代词,做宾语,故选“之”恰当;②“守” 是“掌管,占领”之意,填入“为”表被动才符合语境;③由“相持”可知,此处写敌我双方的对峙,应填入“与”,且后面省略虚词“之”。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抓名词代词,“南昌”“贼守”“贼”“湖中”,所以“直捣南昌”不能断开,故A.C项错;“逆击之湖中”一句,“湖中”是“逆击之”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故A.B项错。关注句首发语词句末虚词;其次看准固定句,结构易了然。最后按照自己的断句,翻译,首先看其意思与已加标点部分文字意思是否相符,观点是否一致;其次,看有无翻译不通的句子,如有,说明此处断句有问题。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错误一:“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 这是王守仁派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的内容,其本意并非准备“直捣南昌”,而是虚张声势,阻挠叛军顺江直下。错误二:“不料消息泄露”。这是王守仁的反间计,消息泄露是有意为之。这类题着眼于全文,定向筛选,并且要侧重于人、事、物的对应关系。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四步骤:一、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意。二、落实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用法。。三、关注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特殊语气。四、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达。第一句中“举”,推荐;“自代”,宾语前置,应为“代自”,代替自己;“俟”,等到。第二句中“喟然”,慨然感叹;“是”,这里;“从之”,跟从他。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要求,“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指的是自身的努力。答案主要在文本最后一节,“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体现其虚心求教;“泛滥二氏学”体现其阅读广泛;“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体现其勤于思考。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六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遇赦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以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敌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⑤④①⑥③②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④②⑥⑤① D②③⑤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B“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昭示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十年如一日挖空心思探寻中国教育新路。他不只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成为怀有“教育救国”梦想的众多知识分子中的翘楚,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昭示      B挖空心思      C不只      D翘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息/      息/      所/惩

B越/笨      /偏      具/

C接/船      石/      丸之地/冠相庆

D郁/      /编      边际/手成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张最近事多,忙得昏头转向,这让他身体憔悴,精神疲惫。很不巧,每天离不开的电脑又出了故障——又卡又慢。只得去找朋友帮忙修理。

朋友一边修理一边告诉老张:电脑用多用久了,就会安装过多软件和插件,或电脑中毒,或系统垃圾过多,都会导致电脑反应速度慢,所以需要经常维护,修补一下漏洞,查杀一下病毒,清理一下垃圾,删除一些加载的多余程序和插件……这样,电脑才能运转如飞。

老张听了若有所悟。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