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6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譬”、“虚诞”、“彭殇”(长寿与短寿)、“妄”、“驽马”(劣马)、“渡”(渡河)、“衰鬓”、“斑”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①来投玉川子②,清风吹破武林③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④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①明月:一种外形似明月的茶饼。颈联中的“冰雪”也是茶的一种别称。②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此处作者用来指代自已。 ③武林:杭州的别称。④膏油: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骗不知茶者。

1.诗中描写的新茶有哪些特征?(3分)

2.“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咏茶的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贼守,我越南昌□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

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音xiòng,刺探,得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授刑部主事 寻:不久

B.出大江,安庆 薄:迫近

C.宸濠舟浅,仓卒易舟遁 胶: 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 指:拇指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吾欲以计挠□

②今九江、南康已□贼守

③我越南昌□相持江上

A.①之 ②为 ③与 B.①之 ②于 ③与

C.①其 ②为 ③以 D.①其 ②于 ③以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怀疑。

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3分)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4分)

6.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冠绝有明一代,影响深远。请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其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⑤④①⑥③②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④②⑥⑤① D②③⑤④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B“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昭示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十年如一日挖空心思探寻中国教育新路。他不只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成为怀有“教育救国”梦想的众多知识分子中的翘楚,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昭示      B挖空心思      C不只      D翘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