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谢邦鹏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三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谢邦鹏是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三清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时,在众多就业机会中,他最终选择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当了一名一线工人。对于他的选择,许多人不理解,有替他惋惜的,有说风凉话的,但谢邦鹏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三年的时间里,谢邦鹏率领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创新专利,五年里发表中英文论文8篇。谢邦鹏说:“我喜欢在一线工作,那里有我成长所需要的土壤。”

要求:自选角度,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清华博士当电工,有何不可? 对于谢博士今日的工作,“大材小用”是客气的评价,“混得不好”、“没有出息”,可能是很多围观者的真实想法——一个清华博士,怎么“混”到这个地步?这是我国社会需要调整的人才观:给人才设定职业框架,并以岗位的“光鲜度”,论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当前社会评价人才是否“大材小用”,用的是学历与就业画等号的传统思维,什么学历就应当到什么职业岗位就业,如果就业岗位低于社会预期,就是“小用”或者“教育浪费”、“人才浪费”。近年来,博士到中学任教、到生产第一线工作,都被视为“小用”。或者用其说明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身份贬值,等等。 在现代社会,学历和就业不该画等号,学历只反映学生的求学情况,就业则要看求职者本人的职业意愿、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从统计结果看,某一学历毕业的学生,可能更大比例从事某一类型工作,比如博士毕业者,有相当部分从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却不能得出,博士毕业一定要从事某类工作,才是人尽其用、没有浪费的结论。 人才是否“尽其用”,不在于学历身份和岗位的等级对应,而在于职业是否符合人才自身的兴趣、理想,是否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只要职业符合他本身的兴趣、爱好,就值得尊重,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其快乐工作、生活。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再用传统的学历身份观念,来看待教育和就业,会扭曲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教育观和人才观落后于时代发展有密切关系。 更进一步说,学历不应该是身份的象征,岗位也不该有等级之别。在我国,学历身份和岗位等级,限制了教育的多元发展和人才的多元选择。大家都意识到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职业教育成为所有受教育者的选择之一,可是,职业教育毕业生,只能从事被社会认为低人一等的职业,导致大家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都挤破脑袋要进名校。名校情结又反过来维护岗位等级——为何要进名校,不就是因为劳动岗位有等级吗?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我国的教育才会继续产生更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在学历等级之下,学校会通过扩大高学历招生规模、制造学历等级,来刺激社会的学历需求,很多人盲目追逐提高学历等级、身份,不管自己是否有求学的意愿,得到的不是高质量教育而是一个虚无的学历身份;而在劳动等级之下,很多人受“面子就业观”的影响,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可啃老也不愿意找某些工作,或者为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升官、发财——而迷失自我。 回到谢博士身上,他的同学选择从事学术研究,和他选择到基层第一线工作,本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说选择学术研究,就不接地气;选择基层,就很伟大。这些都是个人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国家要努力创造的教育和就业环境是,消除学历身份和就业等级,让每个受教育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自主进行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每所学校由此获得平等竞争、发展的空间。如此,将有利于激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活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的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讲的是一名“三清博士” 选择到基层做工人并获得成功的事。本次作文只要围绕这件事展开评论或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参考立意:(1)毕业于名校的博士生到基层工作是大材小用。(2)刚走出校门的博士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能力,很有必要到基层去锻炼。(3)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或:实践出真知)。(4)大事必作于细。(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6)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7)不走寻常路,活出精彩。(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幅漫画内容(不少于满分5 manfen5.com50字,不超过70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为警察王宇写一段赞美词。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50个字不超过70个5分

2014年12月15日下午,在重庆丰都县庙坡路一位92岁老人迷路了,在民警陪她找家人的路上,老人竟坐在路边的独凳上睡着了,担心老人摔倒,民警王宇就站在老人后面,让老人靠在自己腿上休息。当时室外温度只有七八摄氏度,王宇的腿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他生怕惊醒了老人,努力保证腰身以下不动弹,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小时,直到老人的儿子到。围观市民看到这一幕,赞口不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凤姐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都没晴雯生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倒很他,我也忘了那日的事,不敢乱说。”王善保家的便道:“不用这样,此刻不难叫了他太太瞧瞧。”夫人因叫自己的丫头,吩咐他到园里去

  小丫头子答应了,走入怡红院,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正发闷,听如此说,只得随了他。素日这些丫鬟皆知夫人最嫌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今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及到了凤姐房中,夫人一见他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便知有人暗算了他。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他本是个聪敏过顶的人,见问宝玉可好些,他便不肯以实话对,只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晴雯只得出,这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握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

  王善保家的道:“太太请养息身体要紧,这些小事只交与奴才。如今要查这个主儿也极容易,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自然这个也是他的。”夫人道:“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因问凤姐如何。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夫人道:“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于是大家商议已定。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干人,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去,因迎出凤姐,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头发闯进,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有删节)

1.从上面节选部分看夫人为何要走晴雯?请简要作答。(4分)

2.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析袭人和晴雯对待抄检所表现出的态度及各自性格特征(4分)

3.《红楼梦》第八回脂砚斋评道“晴有林风”,清代徐瀛在《〈红楼梦〉论赞》中曾说“晴雯,黛玉之影子也”,说明黛玉和晴雯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你对林黛玉的了解,结合选文内容,对她们的主要相似之处加以简要概括。(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比德说”的关键在于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种品德美,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观念,开创了儒家比德的先河。先秦儒家比德的言说方式不同于单纯的逻辑说教,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隐喻修辞,而且是一种真善美圆融的思维方式。比德审美观,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审美意识的进步。《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离骚》以香草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的。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到自己面临会稽山阴兰亭一带有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的美景所产生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宗炳平生“眷念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酷爱描山画水,认为再现山川之美,足以“畅神”。他说“峰岫娆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以,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肯定观赏和再现自然美可以“游目骋怀”,可以“畅神”,也就是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审美意识的觉醒,为时比西欧早一千多年。在这种观点基础上诞生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具有开山意义。由此而形成的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

——山水诗画,后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对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节录自张晓光《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比德”是周秦以后人们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的一种审美观。

B儒家比德的言说方式不是一种文学的隐喻修辞,而是一种真善美圆融的思维方式。

C“比德”观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D从仰韶文化时期一直到晋宋,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都同实用感相分离了。

E王羲之和宗炳酷爱描山画水,他们认为再现山川之美,足以“畅神”。

2.下列各诗句,不符合“比德”审美观的一项是(3分)

A.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第一段中所举的欧洲原始洞穴画、我国仰韶彩陶和周秦以后三个例子有何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4.为什么说“比德”审美观和“畅神”审美观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进步和觉醒?(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怀良辰以孤往,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兮辞》)

(2)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3)逮奉圣朝,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

(4)富与贵,                                ,不处也。(《论语·里仁》)

(5)富贵不能淫,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