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五花肉 刘心武 一位年轻的女士我家做客,偶然看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五花肉

刘心武

一位年轻的女士我家做客,偶然看见厨房阳台上挂着一块腊肉,先是惊叫了一声,然后便拍着巴掌大笑起:“啊呀!你吃肥肉……”她是个嫉肥如仇的人,本并不能算胖,却要每周三次去健康俱乐部花不菲的费用瘦身,这也使得她视吃肥肉为俗。她本是把我引为雅友的,忽然发现了那块腊肉,故有那样的反应。

说实在的,那块腊肉并不应以肥肉呼之,那是一块五花肉,是我的朋友老罗不远几千里,巴巴地从家乡带送给我的。那猪是他自养自宰的,卖掉了大半只的肉,剩下的都腌制成了腊肉。他给我带的那块,是精选出的,最外层的那圈肥花确实厚了一点,不过,老罗对肉的审美观与那位女客的审美观大相径庭,他正是觉得那圈肥花白亮得喜人,才特意提送我。那块五花腊肉限于自家条件的限制,腌得不是很成功,不像北京商场里售卖的那么地道。我们一家虽然都十分感激老罗的真情厚谊,却也很长时间都没有去尝它,主要是不知道究意怎么烹饪,就那么一直挂在阳台上任其风干。

年轻女士和我笑谈间,忽然瞥见楼下小花园里有个人在捡拾白色污染物,便随口建议道:“咱们城里人谁吃这个?你不如拿下去送给楼下那个捡脏的老头儿!”我朝楼下一看,只觉得仿佛有个宝贵的东西,被人轻率地弄脏了,再也不笑,闷闷地对那位女士说:“那正是老罗,这块五花肉就是他送给我的。”女士吐了一下舌头,满脸的歉意。

附近的居民,也大都称老罗为“捡脏的老头”,其实,他并非是个拾些破烂拿去卖钱的人,而是绿化队负责我们小区清洁的合同工;而且他与我同龄,逢到节庆日,也舍得花五毛钱坐到露天理发椅上修理一番门面,穿上他最好的衣服,那时他会显得红光满面,挺拔精壮,看去比我还年轻,哪儿能算老头?

我和老罗从搭话到往到成为好友,那过程大约有半年左右。我头一回去他们绿化队集体宿舍,正看见他买回一块肥膘,切碎了在伙房的大锅里炼大油。他们时兴自己做饭自己吃,伙房的场地、用具轮流使用。开头我疑惑,十好几个人,怎么轮得过?去了几次,发现他们的饭食真是非常地简单,主食往往是大家先用各自的容器装好米或干粮,在同一大锅里焖饭,副食呢,讲究时合熬一些处理贱卖的菜。像老罗,为把每月300元的工资尽量节省下汇回家里,往往就是一碗米饭,舀一勺搁好花椒盐巴的大油,就着一碗粗茶,呼噜呼噜地吃进去。我目睹时心里既有些不忍,却又很羡慕——因为他总是吃得很香;而我们,有时面对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却还总是提不起胃口。

我和老罗为什么投缘?我想我们确实有心灵上的契合点——我们都信奉以诚实的劳动去谋取自身生活的改善。我当然比老罗富裕得多。有时在邮局遇上,他把浸着汗水的钱往家里汇,我拿着汇款单兑稿费,相互就聊起各自的梦想。他想把家里的平房改建成两层小楼,我想攒足了钱买套商品房专用于写作。我告诉他干我这行有个好处,就是稿费里超过国家法定数额那部分应纳的税金,汇稿费的机构一定都会帮我代缴,拿到的都是心安理得的干净钱。他问我超过多少才需纳个人所得税?我说是一次800元,他笑了,摸着后脑勺说他怕永远难有那个财运。

但有一天老罗汗津津地找我,我以为他遭到了什么不测。听他细说,原他在清理绿地卫生时,拾到了一个公文包,马上拿去交给了派出所。那公文包是被盗后,被盗贼掏走了现金,扔在那儿的。失主虽然丢了现金,却因老罗及时上交,得以重获里面的文件、信用卡、护照和机票,而感谢得不得了,一定要奖励老罗1000元人民币;老罗执意不要,失主执意要给,最后民警也笑劝老罗收下,老罗这才收下了。但在回宿舍的路上,老罗忽然想起超过800元的部分要交税的规定,心里不安起,他找我,是诉说自己不知到哪儿如何交税的惶恐。我感动地握住老罗粗壮的上臂,一时竟说不出话。

老罗曾经跟我商量,自己收下了800元,那200元分给了宿舍里的伙伴,他说他们也该得到奖励,因为那绿地是他们共同的工作场所。这样他省得去交税,良心上也安稳,而伙伴们也皆大欢喜。

就是那以后过完春节回,老罗带一块五花肉,他从车站径直到我家,送给了我。他并没给自己带一块慢慢地用佐餐。我不能把这块五花肉还给他,更不能转送他人,我应该和家人一起,从中享受人间的一份可贵真情。谁有烹饪这种五花腊肉的绝佳方案?请快快告诉我?

1.文中两次写到年轻女士说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2.作者善于描绘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请结合全文分析老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

3.当老罗诉说自己不知到哪儿如何交税的惶恐时,“我”被老罗感动得说不出话,看到这里,你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受。(6分)

 

1.(1)引出下文。年轻女士第一次说的话引出了五花肉的历;第二次说的话则引出了老罗这一个小人物。(2)形成对比。年轻女士对五花肉和老罗的态度与“我”对待二者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4分,每点2分) 2.老罗是绿化队负责我们小区清洁的合同工。(1分)他质朴节俭到露天理发店理发,用肥膘炼油,饭食非常简单,讲究时也只是熬些处理贱卖的菜,省吃俭用给家里汇钱;诚实本分:清理绿地卫生时拾到公文包立刻交给派出所,经过多番劝说后收下1000元奖励金还想着要纳税;重情谊:春节回不远千里地把自己精选出的五花肉送给我。(共5分,老罗身份1分,形象特点2分,分析2分) 3.我被老罗诚实本分的高尚品质感动了。作为一名小区绿化队的清洁工,老罗是一个极平凡的小人物,他每月的工资才300元,钱对他而言应该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不但拾金不昧,而且在得到奖励金后竟还着急地想着要交税,与当今社会那些身处高位、锦衣玉食却仍挖空心思去偷税漏税的人相比,老罗不知道要高大多少倍,他的身上闪烁着童话般美丽的光芒,社会需要老罗这样的人。(共6分。观点明确,能适当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中语言描写,分别为第一段“啊呀!你吃肥肉……”,第三段“咱们城里人谁吃这个?你不如拿下去送给楼下那个捡脏的老头儿!”,重点考核语言描写的作用,应关注两句话的异同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形象概括分析题。首先到文中找现成的词语,一般是形容词;然后找描写人物的句子,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他人对人物的评价,环境对人物的衬托。具体操作: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该类题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否被感动”, 其次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等),联系“当老罗诉说自己不知到哪儿如何交税的惶恐时,“我”被老罗感动得说不出话”该内容,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的一次演讲》)

1.第一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请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4分)

2.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4分)

3.请简要概括以上节选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注】荣:犹

1.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从前面六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是极力赞扬的诗人为什么突然又紧接着此物何足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华人地区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结合下面两则《论语》选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你对“孝”的看法。(4分)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曰:“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责:通“债”,债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草具            食:粮食

B.谁计会           习:熟悉、懂得

C.请而见之,       谢:道歉

D.于是约车         治:备办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左右君贱之也              左右        

B.歌夫‘长铗归’者也      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C.因烧                    孟尝君怪疾也                        

D.左右皆恶之,以为贪不知足   ②约车治装,载券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

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4.下列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C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一)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2)图,图穷而匕首见

(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4)乃其匕首提秦王

(5)秦王复击轲,八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群臣

A.顷之未发,太子

B.非有诏不得

C.其左股

D.踞以骂曰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方还柱走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轲自知事不就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燕王拜送于庭

B.群臣侍殿上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客有吹洞箫者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