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戏韵画意 王青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戏韵画意                           王青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且以中国画的形式来加以表现的画种,以传统的中国戏曲人物入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当代中国画画家韩羽先生曾说过:“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姐妹。”二者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此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最能把中国特有的那种东方艺术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就一直未停止对意象神韵追求的步伐,艺术创作对于美的要求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要传神,有韵味。若说中国画是静的艺术,那么中国戏曲就是动的艺术。在中国戏曲里,意象是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表“意”形式,戏曲中的道具及环境不一定要准备的面面俱到,但是它所要营造的氛围、效果一定要表现出来。戏曲舞台上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要表现的意蕴主要在于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之中。戏曲舞台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一个产生美的联想的世界。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即“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动作,如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这些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其不同的动态。往往画家们可以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一瞬,将一些富有动感美的典型瞬间融入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在画面上。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戏曲人物不论服饰、妆容、还是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中国画和戏曲都追求神似重过形似,重在表意,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关键在于传神,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看画之人,从而产生共鸣。

我们鉴赏戏曲人物画时,“三味”“韵味”、“趣味”、“戏味”)是重要的标准。一幅优秀的戏曲画,这“三味”缺一不可。韵味指的是要充分表现出戏中人的内心情感。“趣味”主要指的是人物造型加上画家对其有意的加工改造,或变型或夸张,而不是单纯的对其描摹。“戏味”体现的是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风采戏曲本身就带有很高的符号性,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将戏曲本身的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

    不论“三感”还是 “三味”,可以说都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概括简练的总结。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对东方艺术最好的诠释。

    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中,戏曲画作品与戏曲表演是有一定差距的戏曲画的创作作品既可以是戏曲表演本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经过作者有意识的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从中提取一些元素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进行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戏曲本身作为戏曲创作的母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曲演员程式化的妆容、脸谱、头饰和服饰,鲜艳的色彩,带有夸张性质和一定寓意的图案以及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十分入画。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戏曲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也愈加丰富,基于传统,在老戏的基础上人融入新的艺术观念加以创新,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戏曲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系列,于中国戏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它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且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进行表现。

B 中国戏曲人物画最能把中国特有的艺术神韵表现出来,它具有动感、美感、情感的特点,欣赏着能借以产生一个美的联想世界。

C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一种追求戏韵画意的艺术形式,关键之处在于传神,注重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共鸣。

D中国戏曲人物画都是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的作品,它要求将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与戏曲一样重在表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追求神似重过形似,都追求意象神韵。

B 画要传神,要有韵味,说的是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且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

C 戏曲艺术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而产生的,而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是其意蕴的主要表现形式。

D 戏曲人物的服饰妆容、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人物表演的夸张性和图案的寓意性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尽管中国画是静的艺术,中国戏曲是动的艺术,但两者都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都强调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B 中国戏曲中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化的动作从生活中提炼而来,既构成了戏曲语言,也为画家们的创作提供素材。

C 戏曲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戏曲艺术不同,其创作一方面参照戏曲表演本身,一方面需要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

D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人物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艺术观念,以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1.D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D项错误在于“都是”的说法。根据文本,“‘三味’(‘韵味’、‘趣味’、‘戏味’)是重要的标准。一幅优秀的戏曲画,这‘三味’缺一不可”。而不是“都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错误在于复句前后关系不当,应是“不是……而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A项错误在于,“都强调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中的“都”表述不妥,原文有限制性词语“在中国戏曲里”。中国画是否强调这些,从文本不能看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亚里士多德17岁的时候,被身为马其顿王国宫廷医生的父亲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此后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由于他勤奋刻苦,思维敏捷,涉猎广泛,深受柏拉图赏爱。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

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4

  《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与统计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其结果见表1和表2。请概括这两个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以上数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成才与道德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4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为人父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学会自我保护。为人父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的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4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上称他为田园诗人。

B.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冼马时,他写了《陈情表》,词语恳切,委婉动人,人称“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

C.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中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篇,《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D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发与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分别填入语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融于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任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市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市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