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          多:赞美。 

B.处达,临祸福                  穷:困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       贷:宽恕。

D.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5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5分)

 

1.C 2.D 3.D 4.(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C项,贷:借出、借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D项,“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妄”(胡乱地),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2)采分点:“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 “卒穷”(最终因处境艰难)一处1分,共4分,句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太阳刚下山了,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A.④①②⑥⑤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⑥⑤②      D.①④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消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关键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进程。

B.实验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历史,不断地走向辉煌,它记录了百年以来民族命运的起伏变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B.第23届香山红叶文化节开幕,全园红叶变色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提前5天左右进入25%以上,随着昼夜温差加大,红叶变色加速。

C.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投入运营了56架空客A380,运营基地都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也大都是全球主要的大型城市和金融中心。

D.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将被运送到南极,执行对太阳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体的天文观测任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刚刚过去的2013年,除四川、湖南发生伏旱外,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____,与往年相比是难得的好年景。

②老王和老李二十多年前产生了误会,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们____________,消除了隔阂,大家也高兴。

③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用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___________出分数的时候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④经过艰苦的努力,他果然__________,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了“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A.风调雨顺     白头如新     无可厚非     不孚众望

B.冬温夏清     萍水相逢     无所事事     不负众望

C.五风十雨     冰释前嫌     无可奈何     深孚众望

D.冬暖夏凉     破镜重圆     无所不为     深负众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