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同一地方出生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同一地方出生并奔跑在条件恶劣的同一原野上的狼和驯鹿,它们在同一个地方活动,虽然大多数时候“相安无事”,但有时狼会突然向驯鹿群发起攻击。驯鹿惊愕而迅速聚集以确保安全。一只狼突然窜出,以闪电般的速度抓破一只驯鹿的腿。结果,没有牺牲一只驯鹿。

这之后,上面的“游戏”依然上演:一只狼依然突然窜出,依然抓伤那只受伤的驯鹿。那只旧伤又添新伤的驯鹿不仅血气渐失,而且渐丧反抗意识。当它虚弱到对狼不会构成威胁时,它已成了狼的口中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战胜自卑 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由自我要求过高而引起的普遍心理。虽然造成人类自卑心理的原因有许多种,但不管是那种原因,也不管是因何而自卑,所有的自卑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就是自我要求过高。人只有在自我要求过高,高过自己的实际时才能产生自卑心理。如果自我要求不高,与自己的实际相吻合;或自我要求过低,低于自己的实际时,是不会产生自卑心理的。 比如,如果你自我要求是月薪两千元,而你实际一个月只赚一千元时,你就会感到自卑,为自己所赚钱的数量和自己赚钱的能力自卑。相反,如果你自我要求是月薪五百元,你就不会感到自卑了,甚至还会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样是赚一千元,为何前者自卑而后者不自卑呢?区别就在于前者自我要求高,后者自我要求低。 造成自我要求过高的原因有多种。具体有一是危机感的强烈,当我们对某些事物危机感过于强烈时,就会错误的以为只有更高的要求才能消除自己的危机感,所以我们就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我要求。比如,当我们因贫穷而产生强烈危机感时,就会以为需要更多的钱才能消除自己的危机感。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存在危机感时,就会以为只有更多的锻炼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提倡危机管理,和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自我要求。 二是得不到表扬,或甚至是经常挨批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做完某一件事之后总是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如果得不到或甚至是挨了批评我们心里会很失望的,尤其是批评是来自自己最信任的亲人时侯。与此同时我们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意识,原来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不然怎么会得不到表扬,还挨批评呢。这时的我们会下意识的提高自我要求,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我们平时得不到表扬,或甚至是经常挨批评,我们的自我要求也会跟着不断提高的。 三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比较,而我们也总是不断的在与别人比较着。因为我们都有追求个人优越感的本能,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好,更优秀。可是我们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比别人强,总有许多地方不如别人。比如身体缺陷和家庭条件等。当比较中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我们就会会产生嫉妒和羡慕等心理,并希望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好,或甚至希望自己可以超越别人。这时追求个人优越感的本能会促使我们下意识的提高自我要求,并期望自己可以实现。当然了,随着生活中比较的不断增多,我们的自我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的。 这篇议论文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审题、立论正确,文体选择恰当。围绕“战胜自卑”这个核心话题,分论点的设置合理,论据充实,能给人有益的启示。从整体布局上看,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完整严谨,过渡自然。从论证过程和方法上看,文章合理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章审题准确,感悟深刻,思维缜密,结构严谨。 【解析】 试题分析:(1)狼很聪明。它每次都抓伤同一只驯鹿,让那只驯鹿倍受打击而让它慢慢失去信心,当它最后完全崩溃时,食物自然而然得到了。我们做任何事情,也应像狼那样,做到从点滴做起,各个击破。(2)驯鹿身材高大,可以用蹄子把身材矮小的狼踢伤或踢死,狼是无法对驯鹿构成威胁的,但驯鹿为何成了狼的口中餐呢?阅读材料后我们知道,真正打败驯鹿的是驯鹿自己,驯鹿的真正敌人是自己那脆弱的心灵。由此我们认识到,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要战胜自卑与脆弱,树立勇气,坚强意志,绝不能让脆弱把自己推入失败的境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华中师大教授晓苏炮轰《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典型的“低俗、庸俗、媚俗”电影,如此电影却能赢得高票房反映了国民欣赏水平偏低,对于国民素质提高毫无意义。此言一出,立即遭到网友普遍吐槽:老百姓劳累一天,看个电影就是娱乐放松自己的,又不是找教育的,凭什么要被羞辱?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里又有多少好电影可看?

网友的吐槽其实想说明:电影不是教科书,不是百家讲坛,不是新闻联播,它    。阳春白雪固然高雅,但它和寡;    。不能单方面要求观众去提高欣赏水平,业界也不该只停留在对它票房的嫉妒上,而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1分,共10分)

(1)与江山相发挥                      (2)造化之尤物也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刀而藏之             

(5)骑能者百余人耳                  (6)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7)辞楼下殿,来于秦                (8)金块               

(9)牧以谗诛                        (10)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 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3)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人人尽说江南好,                     

(6)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歌,完成后面题目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红焰:指灯芯。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