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请赏析“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中“渐”字的妙处。(4分)

2.本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1.“渐”,逐渐之意(1分),写出了词人离别时不断回头,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的情景(1分),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浓的离愁。(2分) 2.虚实结合或想象(1分),“今夜画船何处”的设问引起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自己酒醒时分,月色朦胧,孤枕上,残灯旁,耳听风声浪声,一夜梦难成(2分),表达了离别之忧愁,漂泊之孤苦。(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艺术技巧。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5处,共3分)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共18分)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偏据一方            类:大抵、大致

B.番舶接迹而来         庭: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为天         堑:壕沟

D.皆略而不陈,惧     亵:轻慢、亵渎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上宵旰图治之功”的一组是(  

①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②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③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④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⑤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⑥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在此处建“阅江楼”,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想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

B.这座楼的兴建,只是皇帝用来振奋精神的,借物抒发各种感慨,寄寓使天下大治的愿望,并不只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为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4.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4分)

  (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分)

  (3)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本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对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这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后来,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C.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D.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

  B.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C.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D.中国社会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价值的体现,这些都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B.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C.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D.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求金钱。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小人物,他因不小心摔下楼梯,在华连卡的纵声大笑中无地自容,最后在过度伤心和极度恐惧中走完了可悲可笑可怜的一生。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展现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C.《归去来兮辞》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D.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省今年计划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推广“诵经典、习汉字、品国学”,邀请一批专家学者精选部分篇目,并由专业播音员诵读录制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全省各中小学。

B.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了近400万余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27.4亿元,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

C.舆论普遍认为,米歇尔访华开展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这将极大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D.每逢年底都会迎来大丰收的贺岁档在2014年却显得如此低沉,吴宇森的《太平轮》、姜文的《一步之遥》票房与口碑双双走低,霸气全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