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外资大批出逃,股价债价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外资大批出逃,股价债价下跌,生产下降,国家税收减少,国家偿债率超过极限,俄罗斯国家财政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B.东风城里的人,对外来人员的所有问题都微笑着不予回答,但看得出来,这里的居民安之若素,或许“神七”发射本是他们平静生活的一部分。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A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熟语的设题类型有以下几种:①望文生义。熟语的结构稳定性和意义整体性决定了我们在掌握熟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②褒贬混淆。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不同的熟语常常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且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使用时必须辩明褒贬色彩。③用错对象。一些熟语的适用对象是固定的,词义的侧重点不同,适用的对象就不同,有的只能指人,有的只能指物,有的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很容易用错对象。④谦敬错位。熟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很多都带有民族文化的印记,有些熟语只能用于谦称,有些熟语只能用于敬称,如果将其混淆,自然造成误用。⑤轻重失当。熟语的使用范围有大有小,词义有轻有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犯了轻重失当的毛病。⑥不合逻辑。有时,熟语的使用常常出现不合时态,违背事理的情况,也是需要注意的。B.安之若素:身处逆境、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语境不符。C 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用于写事情的连续性。D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洲   磐石   责无旁贷   钟南捷径      B.遨游   崭新   贻误国家   旁稽博采

C.蛾眉   彭觞   开诚布公   义愤填膺      D.赎罪   签署   游目聘怀   浅尝辄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荷(jì)       绣腰(rù)        临江(shī         子无怒(jiāng  

B.(pǔ)       流光(sù)       有成效(zhuō)        自我尔(

C.詈(zǐ)       (qì)       车帷裳(jiān        笑载言(zǎi

D.铐(liào)      鞍(lòu)      规行步(jǔ)          潦草责(s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魅力无穷,谜语正是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字魅力的集中体现。请根据下面示例完成题目。(4分)

示例:(1)草上飞。(打一字)——“早”

(2)相逢何必曾相识。(打一成语)—— “一见如故”

题目:(1)青一块,紫一块。(打一字)——(       

   (2)有点骄傲。(打一节气)——(         )

   (3)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                )

   (4)匈奴困苏武。(打一古代剧作家名)——(             )

 

查看答案

请在所提供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以“理想”为开头拟写句子。要求:①在内容上能体现所选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②句式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

【例句】写给林黛玉:理想就是你以自己的真情践行“木石前盟”,现实中却是大观园里的涟涟泪水,令世人为之叹惋。

文学形象:项羽    荆轲    林冲    别里科夫

答:写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