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例文 题目:在路上 生命有多残酷,你就应该有多强,人生是永远的竞争。奋斗是唯一的出路。 ——题记 白云,蓝天,仿佛片片风帆,缀满蓝色海际;绿水,青山,宛若妙笔丹青挥毫而就。在这诗一样的环境里,孕育着一个不平凡的你,一个不一样的天地。也许我们共处的时间并不长久,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但我们都将铬记与你度过的这些时光,它带给我们的乐与苦早已封藏在记忆中,回味时,嘴角依然会泛起一丝浓意的微笑。 “生命是一种过程而非结局”。是的,你教给我们很多很多,教会了我们学会拼搏,学会追求,同时,你又是一方有梦、有爱的水土,让我们拥有梦想,体味淡淡生活中的爱。记得有人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勇敢解决问题,笑对人生。”与你共处的日子里,时时充满进步向上的热情,充满无数无言的爱,指引着我们在正确的大路上行走,享受这个过程,让人有种深深的归属感。我们说,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在路上,与你同行。 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留下了许多风景在背后;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我们学会不断向前拼搏;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我们拥有更多的过程;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我们努力并快乐着。也许,我们给你留下的仅仅是一道印痕,就像小船在岸旁搁浅时泥沙里留下的一道印迹,风雨过后,便慢慢消退。但我们无悔,毕竟你留给我们的路还更长。 我们无法用斑斓驳杂的丰富来诠释你,毕竟我们懂得太少,也太渺小。我们能够简简单单告诉世界你的好,却不能透析你,品评你。 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风景。为自己的梦想在路上奔跑和追求的人是勇敢的,同时也是美丽的,上帝都不敢保证天是否有奇迹,正如这首短短的小诗所说:“生命有多残酷,你就应该有多强,人生是永远的竞争,奋斗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在路上,一直行走着。 如果说,让我用一段话来描述我们心中的你,我会用张正军的这首诗:“借诗起兴,奏华章,神采半边天月。一片丹心酬志,荡尽祖传家业。荟粹名师,云邀大腕,弦鼓铮铮烈。春风化雨,孕生多少豪杰。 敢叫巾帼传奇,神娲再造,重补苍天穴。更铸重锤挥劲旅,打得东夷寒彻,百载风华,万枝桃李,捷报飞如雪,曲高人旺,再飞檐宇如阙。” 一路上有我们,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在路上。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在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话题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有微笑一路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实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思路打开之后,我们会发现有无数个选题,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在路上”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们学习和成长中串串足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在路上”这个话题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我们应该思考这么多的素材,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怎样才能富有新意?怎样才能打动读者或是阅卷老师?给人什么样的启迪或是思考?带着这些问题来追问,来撞击自己的生活,联想到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反思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既写出“在路上”的表层,还从怎样“走”“在路上”,为什么这样“走”“在路上”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这样写来,文章定会不俗。 从具体的写法上讲,这个题目最好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又容易写成“记流水帐”的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采用点技巧同学们应该明白一点: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记叙经历过程是可以进行合理虚构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

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选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具体事实揭露法西斯的残忍?(任选四点作答,4分)   

    2.文章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3.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但作者的这篇报道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无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意在说明什么?(5分)

3.简要分析引用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6分)

   题都城南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