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种出于公心,敢于仗义执言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那种出于公心,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以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只见滕王阁楼阁飞空金碧辉煌,鬼斧神工令人啧啧称叹置身其中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B 【解析】 试题分析:“捕风捉影”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当然是褒贬不分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梦    梳装    走投无路   富丽堂黄

B毗邻    筹画    阴谋鬼计   应接不遐

C孤鸿    寂莫    讫今为止   青天白日

D窠臼    迷惑    原形毕露   雕梁画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矿(cáng)   头(càn)     (pǐ)      茕茕孑立(qióng)

B.形(hái)    (lì)      装(xiáng)    沸反 yíng

C.贿(luò)    着(wǎn)     (qiàn)    争流(kě)

D.灭(qiān)   头(shǔn)    风(gāng)    冷炙(gēng)

 

查看答案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

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选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具体事实揭露法西斯的残忍?(任选四点作答,4分)   

    2.文章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3.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但作者的这篇报道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