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8分)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8分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 密《陈情表》)  

(4)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1)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4)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衰鬓”“ 僮”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①归梦:梦归故乡。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论说类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满分5 manfen5.com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 断句题6分翻译题10分共28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 ‘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溃围而出                    当,正处在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        过错

C.其两骑耳。                    失去,损失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上马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汉骑追数千人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天之亡我,我何渡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不忍杀之,赐公    具告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乘势起陇亩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D.司马迁认为项羽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但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他的失败缘于其自大且做法不得人心。

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6分)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3分)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4分)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3)

                                                                                         

 

查看答案

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高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交往愈久,情感愈深。譬如新鲜的水果,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B.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C.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D.使人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 海明威—— 美国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罗贯中—— 中国

C.《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俄国

D.《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 英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