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 (唐)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

(唐)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①之气,其大矣乎。

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②,不知其几许腊③,而瑰行峻节,人事难能。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颐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④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于戏!向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固其宜也,复何言哉?观夫烟云生于履舄⑤,岚霭出于襟袖,群形浩扰,并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兢上,焉知不能与洪崖⑥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容于厚面,远喧卑于腥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致,端邪塞径,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

禅师宜春人,俗姓刘,名常进,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注】①匡阜:庐山。庐山别称匡庐。②栖禅子:栖居行禅的僧人。③腊:僧人受戒后,每年于夏季三个月安居一处,称为“一腊”。后来也将一年称为“一腊”。④乌飞兔走:比喻时光如箭,日月如梭。⑤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⑥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      渎:河流

  B.仆其人,而信宿忘返        高:推崇

  C.霭出于襟袖                岚:山林中的雾气

  D.呑钩食饵,手足羁          锁:枷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匡阜气,其大矣乎      其孰能讥

  B.不知几许腊                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C.彼得跳跃于此乎            用亡郑以陪邻

  D.焉知不能洪崖接袂          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3.下列用“/”给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B.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C.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D.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美庐山黄石岩禅院的禅师远避尘俗,脱去桎梏而超然出世的行为。

  B.作者留连庐山美景,仰慕禅师节操,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C.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力求超脱名利,希望与天地共为一体的生活哲学观。

  D.本文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交融,是一篇游记式的议论杂文。

5.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3分)

  (2)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4分)

  (3)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3分)

 

1.D 2.C 3.C 4.B 5.(1)(3分)采拾奇花怪石,从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留在黄石岩。(采分点:怪异、却、次) (2)(4分)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在石头休息有何心机。(采分点: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 (3)(3分)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采分点:以、以、易) 【解析】 1. 试题分析:锁:动词,束缚,有被动意味。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均表反问语气,译为“怎么”“哪里”。A.表感叹语气,啊;表反问语气,吗。B.人称代词,他,指“栖禅子”;指示代词,那。D.介词,和,跟;连词,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文中没有“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的信息,属无中生有的错误。对于文中信息的筛选,一定要认真比对,巧辩真伪。尤其是在直接筛选人物性格的信息句时,就更要求在阅读时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采分点:怪异、却、次(2) 采分点: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3)采分点:以、以、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老辈人说过:太极之气,积聚而成为山岳,分泄而成为为江河。如此,庐山之气是多么广大了啊。 庚辰年,山客刘轲,采拾奇花怪石,自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宿在黄石岩。岩中有一位栖居行禅的僧人,不知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其举止脱俗,情操高尚,一般人很难达到这样。我推崇他的为人,因而留连忘返,连续住了两个晚上。深究他如何看待事物的轻重,颇能了解他心思归宿的境地。于是,我询问他在这住了多少年。他只是用手指着松树桂树说:“当初一草一木都是我种植的,如今树木已经长成一抱粗。日月飞逝,我还计算什么年岁。何况关于早晨傍晚的光亮昏暗,霜天炎夏的寒冷炙热,生长衰亡的繁荣凋零,屏弃留存的沿流溯源,虽然对别人来说如何如何,但对于我来说都像并不存在。” 唉!倘使不是因为禅房凿于悬崖峭壁之上,而僧人的行为举止又清高孤傲,那么人与境都不会存在。对僧人来说,这本来是合适的,我还有什么话说呢?看那烟气云雾生于脚下,山岚濛濛出于袖间,种种形状纷纷扰扰,一并映入眼中。每当烟雨初晴,山光澄澈如练,泠泠仙语如在耳旁。何况山峰又竞相高耸入云,直达高远无边的天空,怎么知道就不能与神仙洪崖衣袖相接,与神仙浮丘车马并驾,跟造化一起生存变化,呼吸浩大的自然元气,没有厚颜无耻的羞愧难堪,远避喧嚣卑俗的腥风秽气呢?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在于钩,在于饵。名位是利禄的钓钩,利禄是名位的诱饵,手脚被羁绊束缚,那种人怎么能够高跳腾跃到这种境地呢?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石头休息有何心机,物我一致,端正与邪僻都被直接阻塞住。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是这种人,就没有资格居住在这样的环境。 禅师是宜春人,俗姓刘,名叫常进。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2014年,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到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的《清明说(   )》《写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节目(   )式,对传统文化的   睐和回归成为电视   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创、低成本、接地气、寓教于乐,              ,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吧ba  模mó    青萤     B.吧bā    模mó    青荧

  C.吧bā  模mú    亲荧     D.吧ba    模mú    亲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A.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B.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C.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D.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3.下面所给的四个词语,依次能够与语段中画线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低俗之风,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以及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都和偏离这一创作导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导向正确,文艺创作才能走上正轨。 

A.重复     B.精品     C.千人一面      D.就

4.下面语句依次衔接起来,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②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 

③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④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⑤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⑥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  C.③④①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在成长。何谓成长?怎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学会了哪些?这些,都值得我们咀嚼或深思。

请以“学会       ”为题,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书写工整,不得套作或抄袭。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阅读(22分)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5分)

                                                                                                                                                                                         

 

 

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5分)

                                                                                                                                                                                         

 

 

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8分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 密《陈情表》)  

(4)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①归梦:梦归故乡。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