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夜行”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请以“夜行”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例文: 夜行 很喜欢在夜深时醒着,坐在宽大的椅子上,漫无边际的想很多事情,或者写一些毫无目的的文字。 来自于学习的压力常常重重的压着我,经常在考试时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坐在冰凉的空气中,看着如锚一样插入心中的月光发呆…… 四周很安静,一种万籁沉淀后的寂静。把心事露在外面,一股寒气袭来,如教堂的墓地般。 泡沫般淋漓的月色,从窗子里流进来,漫到床边的墙上。往事满慢浮现。耳边,是父母深沉而均匀的呼吸声—— 出去走走吧。 黑暗浓得如血一般,仿佛在警告不要靠近它。没有路灯的地段是寒冷的,甚至是恐怖的――你看不到一丝生气。直到大街上才传来雾般朦胧的灯光——夜深时,只有路灯在坚持着这份无语的执着。我想,如果这份执着也能够顺着那灯光流进我的心里,今晚的我应该早已进入梦乡了。 寂寞好象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四处的延伸开来,溶入浓绸的寂静中,包围万物――其实这样也很好,毕竟许多心事不用掩藏,许多想法不必掩饰,没有残酷的竞争和繁重的压力。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才能卸下白日的种种,回到真正真实的自我。 车久久的疾驶过一辆,呼啸着又没入了黑暗中。来自于远山的凉风悄然掠过,吹在脸上,吹得眼睛发疼了也不肯闭上。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渺茫的想,也许会在这时,遇见一个自己似曾相识的人。很快我又笑了――真傻。人海茫茫,何时何地?机会小地不可思议,只是一种无名的冲动罢了。 走,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间感到很害怕――自己早已走过有灯的地方了,好象一具没有生命的僵尸――我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我开始害怕大脑的活动,生怕想到不该想的东西。不知为什么,自己曾那么讨厌的同学,甚至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的形象开始在脑子里清晰,亲切――其实自己一直都在拒绝,拒绝别人的走进。我又想起了那一张张的试卷――不是说害怕吗,比的上黑夜的深邃?不是说压力大吗,不也过了那么久? 突然好想回家。 回家。 当我推开那扇重重而亲切的门时,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深沉而均匀的呼吸声,还有那早已被我发现的刚熄掉的灯光……入睡的那一刻,我闭上眼,对自己说,明天将是一个灿烂的日子。 全文紧紧围绕“回家”行文,抒写了作者夜行之后的独到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饱含深情,颇为感人,意蕴丰厚,能与读者眷恋夜行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与“夜行”有关的文句,作者用得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不太好写,文题调子有点难以把握,富有深义,学生不好驾驭,往往所写之事脱离不了题旨,需要把文章的主题竖到高处,但这必须有前文具体生动的事例做依托,否则,文章的立意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种写法,必须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

美生灵

张炜

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1.“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简要赏析第六段的表现手法及效果4

3.结合前文分析“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的作用。(4

4.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

巴金在《家》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丫环           和《红楼梦》中的鸳鸯一样,纯洁勇敢,不屈于主子的淫威,选择以死来抗争。(2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空缺的句子。(8分)

(1)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7分)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衾:被子。www-2-1-cnjy-com

1.诗歌题为“夜雪”,全诗却不见雪形,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夜雪”的?(3分)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民寡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州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21*cnjy*com

【注释】①韩魏公,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圭,一种玉器。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朴而不                                      陋:浅陋

B魏公黄四十余年                              去:离开

C天之所以斯民                                遗:给予

D瓦石草木其光泽矣                            被:覆盖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民寡求不争/朝济夕设版焉         B有宿昔契/亦犹今视昔

C魏公家艰/又申之揽茝               D自知之/贵贱情

3.下列各选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吾元之也”充分表现出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的自豪之情以及对元之的亲切喜爱之感。

B文章第二段叙写王元之,主要是用他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虽然韩魏公未曾在此为官,但其醇厚闲静的品性依然感染黄州人士。

C第三段中“则亦黄人也”一句既写苏轼对黄州风土人情的喜爱,也有谪居黄州多年,且年已渐老而无所成就的悲苦之情。

D首尾两端均用一“思”字,有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有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互为影响,使高尚之士,淳善之乡相得益彰。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3分)

(2)民怀之不忘也固宜。(3分)

(3)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