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 《后汉书•郭林宗传》

[注] 斗筲:喻低微、卑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遭母,有至孝称。 忧:疾病。

B.司徒黄琼,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征召。

C.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D.弟子以千 数:计数。

2.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 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太早年丧父,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音律。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5分)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6分)

 

1.A 2.B 3.C 4. (1)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认为他十分与众不同,于是结为好朋友,名声震动国都。 (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 【解析】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忧,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是郭太的,然后明确选项是否分别表现“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性质特点。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考点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C项的后半句“美音制”音制指言语中声音的节奏。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始:开始;奇:意动用法,认为…十分与众不同;遂:于是。(2)善:善于;为:作;核:通假字,深刻;伤:伤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郭太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人。出身寒微。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

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句子表达合理、简明。(4分)

    某中学学生会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你对哪些阅感兴趣?调查结果如下:

 

认同率

武狭言情

35.1%

娱乐休闲

32.5%

文学历史

15.0%

时事政治

17.4%

    (注)每一类内容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                                          。

    (2)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                                               。这种状况是否需要改变?请陈述理由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文字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字数相同)(4分)

          小  溪                                              

从不高声喧哗显示自己                                      

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                                      

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个句子改写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单句。(4分)

    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鲜明地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

    也是构成佛教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形态。

    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

  慈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