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一个生物学家经过一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一个生物学家经过一家农场,看见鸡舍里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于是就问农场的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农场主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只鸡,而且根本不以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想试试鹰是否还会飞。他把老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飞吧!”可是,那只老鹰有些疑惑,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于是又跳下去与它们做伴了。生物学家不死心,又把老鹰放到屋顶上怂恿它飞,结果也是一样。

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了高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张开翅膀飞翔吧!”老鹰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鸡场,再抬头望了望天空,但还是没有飞。生物学家把它举起来向着太阳,奇迹发生了,老鹰开始颤抖起来,然后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认识自己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鸟儿想做一朵云,云儿想做一只鸟,然而鸟儿始终没有变成奇异变幻的云,云儿也没有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云儿只需做好一朵美丽的云,不也很快乐吗? 鸟与云的错误在于没有真正的认识自己,上帝赋予我们做一只鸟的权利,我们为何不自由自在尽情飞翔?难道这种无拘无束天高地远不是一种快乐吗? 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好你自己,你便是一道风景。 1994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总理致电,大意是,我们不像埃及有神奇的金字塔,不像法国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不像夏威夷有绵延数十里的海滨,不像中国有巍峨蜿蜒的万里长城,我们只有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李光耀总理批示道,阳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面积种植花草,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从而连续多年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亚洲前三位。 是的,有阳光就够了。在我们仰慕他人的成功和荣耀时,为何不清醒地认识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在我们为自己的平凡和黯淡而叹息时,为何不问问自己“你是一只鹰,而还是一只鸡?”你的回答决定了你的命运,你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你便是智者,等不到船来,为何不修建自己的码头,你修建的码头的质量与你的家庭、背景、地位等等毫无关系。然而你修建的码头质量越好,停泊的船只档次越高,码头越大,停泊的船也就越多。沙子要想让人一眼将它从其它沙子中分辨出来必须努力将自己变成珍珠,而我们若希望取得成功也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劣势,不断完善自我。 你是一只鹰,还是一只鸡? 如果你是鹰,请努力做一只雄健的鹰。 如果你是鸡,请努力做一只勤劳的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中的寓言故事,适合用“由果溯因法”(定性求因法)审题立意。可从鹰、农场主、生物学家三个角度立意。 鹰:为什么鸟中之王会沦落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1)拒绝安逸(2)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开始贪图安逸的鸡舍,与鸡为伍,最后发出了胜利的叫声,冲向天际——(3)目标、理想的作用(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鸡群)(4)自我认识(莫失去自我 / 做真正的自己 / 要勇于冲破心理阻碍 / 错误的认识会妨碍自己成长(5)挑战环境,赢得成功 农场主:一直喂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了一只鸡,所以……老鹰了——(6)“顺木之天”,尊重个性;(7)环境影响人的发展(8)有教无类 生物学家:“它到底是一只鹰啊……轻轻地……张开翅膀飞吧”“又把它……怂恿它飞”“再次鼓励” ——(9)鼓励、赞美等对人的影响(千里马何以能奋蹄 /奇迹源于激励 /大鹏同风起,扶摇九万里)(10)要慧眼识才。 切合题意——正确认识自己、自信 / 目标、理想 / 鼓励、赞美 其他为基本切题。 偏离题意的:从生物学家角度谈要助人为乐;从主人角度谈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鹰的角度谈学会等待 / 把握机会 / 永不绝望 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千古兰亭

祝勇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1.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不染

袁炳发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么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矶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其实,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淳厚些的邻居便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进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咧’,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是瞎扯吗?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一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的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

高一军训时,杨直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功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儿,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以为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然而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了一棵脆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1.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分)

2.标题“不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可能“染”的环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杨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4.请谈谈这篇小说给你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3)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一煞》)

(5)真的猛士,________ 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

(6)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 管仲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首句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试结合诗句简析。(2分)

2.古人评尾联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3.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A.专以射为戏,           B.善骑射,杀首虏多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3分)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非常倜傥之人称焉。(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