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勇于质疑 涅菲尔,在科学界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敢于挑战权威,最终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项。他的获奖,固然取决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若没有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即便有所发现,也可能湮没乡野,一生无名。由此看来,只有具备勇于质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古今中外,勇于质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数不胜数。 袁隆平是个质疑者,他冲破了“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达尔文这个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他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先后落地遭人诽谤,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心说而被软禁,布鲁诺坚持地心说的真理为罗马宗教所活活烧死,这些伟人都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为推翻错误理念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牺牲,从而为科学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与天地并存。 菲涅尔的行为还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孩童。当成人们因为害怕别人耻笑自己愚笨而随声附和骗子的谎言时,只有一个孩子敢于说真话,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一个连年幼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错误难道成人们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服从权威的观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已丧失了去质疑的习惯和勇气。 受所学知识的限制,现在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够改变社会的质疑,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过时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当你认定自己的观点正确时,要勇敢地向权威说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两位名人的话,第一句话的重点在“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第二句话的重点在“爱”“门下走狗”。两则材料的观点虽然对立,但都是在讲述面对伟大的人或事物,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可以站起来,与其平等;也可以弯下腰,表示我们的敬意;也可以辨证分析。立意参考:面对伟大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态度可以是:平等的,批判的,虔敬的,辩证的。 审题步骤:先分后合。 分: 1.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抓关键词,正确理【解析】 看起来:表面感觉、主观认为; 跪着:精神的屈服、人格的卑微; 站起来:精神、人格的站立。 注意关系,把握逻辑: 之所以……只是因为:强调面对伟大人(或事物),要理性对待,对人对己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 立意角度:面对伟大人(或事物), 不应屈服、卑微,批判这种面对看起来“伟大”人(或物)时的心态。 应有正确的认识与判断,理性对待“伟大”的人(物)与自己。 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与人格,平等对待。 要敢于质疑、挑战、突破,自立自强。 2.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抓关键词,正确理【解析】 爱:喜欢、仰慕、崇拜; 自称门下走狗:态度谦逊、虔敬。 立意角度:面对杰出的事物(或伟大人物),应怀有一种虔敬与谦逊的态度。 合:立意角度 整体把握:面对伟大的存在,我们需要有辨证的态度。 具体分析:1.要心怀敬畏,但不必过分卑微(不屈服) 2.要心怀虔敬,但不可盲目崇拜(不迷信) 3.要心怀谦逊,但也要敢于挑战(要自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

    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第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6分)

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瓦斯科夫凯旋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分)

3.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分)

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诗经·氓》)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当肉”,欣然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审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

   B.是天子也           相:祐助

   C.刍满前       豢:饲养

   D.则有矣       间:差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欣然笑        ②本期于静

   B.①晚食当肉       ②仆常此自疑

  C.①若农夫去草    ②譬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八珍等    ②抑尚仆辈俯仰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4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

4.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