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战,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海上,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功常春翼元帅                    擢:提升官职

B.其魁十八人                        禽:通“擒”,捉

C.知海道曲折                        习:学习

D.寿蓝玉党死                        坐:因……犯罪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团结义兵,捍乡里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亲率士卒

    然后知是山之特点,不培塿为类

C.以赫久海上

   冰,水为之而寒

D.久,封航海侯

   望西山,始指异

3.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4分)

(2) 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3分)

(3)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3分)

4.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3分)

 

1.C 2.B 3.(1)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但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2)不久又跟从(太祖)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3)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 4.辅佐太祖平定天下(1分),抗击倭寇大获全胜(1分),(仅概括答“战功赫赫”得1分)督管海运,保障了军粮运输。(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C项,习:熟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B,连词,和;A,连词,来;介词,用;C,介词,在;介词,比;D,音节助词,不翻译;代词,西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假”、判断句式、“利足”、“致”各1分;(2)“已”、“进围”、“军”各1分;(3)“会”、“后期”、“以为”各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相关区域中归纳概括答案。从文中“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张赫是濠州人。江淮一带大乱时,曾经团结起义兵来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经常派人来招募他,(他)终究推辞不去。听说太祖起事,就率领众人来依附,被授予千户职,因为功劳(大)再进为万户职。随从(太祖)渡江,又因为功劳提拔为常春翼元帅,防守常州。不久随从(太祖)在鄱阳湖攻打陈友谅,又随从攻打武昌。不久又跟从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张赫驻军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袭击,(张赫)多次挫败他的锋芒。吴地平定,被赐予彩段表里。又随从攻克庆元,并攻下了温、台两地。 洪武元年,被提拔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又被任命为明署都指挥使司事。这时倭寇出没于海岛中,趁空就靠岸抢劫掠夺,沿海居民都以之为患。皇帝多次派遣使者告谕日本国王,诏书上说:“能为臣,就应该上表来朝廷;不能为臣,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如果必定想要做盗匪,将限期命令水师前往剿灭这国家。”接着又多次断绝日本进贡的使者往来,然而始终不得日寇的要领。张赫在海上的时间久,所捕掳的盗匪不可胜计。最后追击盗匪至琉璃大洋,亲自率领士卒与他们作战,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十八个人,斩首数十个,缴获倭船十多艘,收缴他们的弓箭刀具等器械无数。皇帝认为张赫的功劳很大,就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任兴化卫,又召他回来,提拔为大都督府佥事。 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因为张赫长期处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曲折,于是命赫督管海运事宜。很久之后,封他为航海侯,赐予世券。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共督运十回,劳动艰辛至极,军中依靠他得以没有(物资)缺乏。他生病死去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与他同时代有朱寿,也是积累战功官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累督运的功劳,受封为舳舻侯,这些都和张赫相同。二十三年,朝廷肃清逆党,张榜公布功臣五十七个人,把江夏侯周德兴之下的十九人作为一类,张赫、朱寿相继都在此列。三年之后,朱寿因蓝玉党获罪而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招致)        其能行古道(赞赏)

B.到则草而坐(分开)                    奉之繁,侵之愈急(满)

C.外与天,四望如一天边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

D.戍卒叫,函谷攻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迷惑

 

查看答案

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节目已经在电台播出,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B婚礼的请帖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我一定会拔冗前来参加。

    C希望贵校能求贤若渴,如能有幸入学,本人定会加倍努力。

D日前向您求教的关于写作问题的回复已收到,受益颇多。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审美兴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仕女牛马转到自然对象、山水花鸟,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                                         ,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

①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

②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

③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

④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

⑤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

⑥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

A.①③④⑥②⑤       B.③①②⑤⑥④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①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我们加快地区集团化办学的速度和规模,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扶持新校和发展农村学校,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B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C对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作这一说法为准。

D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都是从“人本”出发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一项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赞同十年后网络在线学习将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的观点,而近三成的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实体学校仍将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B考古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一样需要餐风宿露,艰苦备尝,但一种希冀有所发现和寻获的心情,和由此带来的乐趣,也不失为一种精神支柱。

C苏轼擅长书法,取法颜真卿,但能独善其身,不同时期的作品皆特色鲜明。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成为“宋代四大家”。

D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