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中国人应该学好汉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以“中国人应该学好汉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参考例文 题目:中国人应该学好汉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如巨龙腾飞,很多情况下,中国学生的汉语水平却让人不敢恭维。作为一名初中教师,送走一届届学生,深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尽如人意:书写潦草,错别字多,读书太少,表达无力,感情不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良好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文景观使中国涌现出多少名篇巨著?许多人(当然包括学生)却对汉语的态度变得隔膜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文科女大学生写给上理科的男朋友一封信表达思念之情,其中引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引用得多好啊!可她的男朋友却大惑不【解析】 春蚕上山了,就吐丝结茧;蜡烛燃完了,烛油就滴尽了。这有什么呀?!他还纳闷,有人竟写出这种诗有什么意义?纯属无聊。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为了使自己不致断了香火,决定向吴妈求婚,他的言辞让人大跌眼镜:“吴妈,我要和你困觉!”好像回到了赤裸裸的原始社会。太直接、太功利,缺少了美的因素,人类生活着还有什么情趣可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不系统学习它,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美的内涵又有谁知?除了几个研究中国文化的教授略知一二,其他人可以忽略不计了。有谁还会像寿镜吾老先生已入老境,读文拗首俯仰,凝神忘我,自得其乐?谁还会记得“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神勇和专一?有谁还知道“管宁割席、和峤专车”的义气和决断?“乐羊七载、方朔三冬”的坚韧和勤苦?“相如完璧、廉颇负荆”的爱国和大度?……有谁还会体味出“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都是中国队胜的语言魅力? 他们会说这样太不时尚,不如用汉语(其实是蹩脚的),加上大段外国话(括号内译出汉语)相结合,就如十九世纪的“洋泾浜”那种表达方式。 中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此,到底原因何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要走出去,外国人会走进来,因此学好外语就尤为重要。中国加入许多世界组织,国际重要会议和赛事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召开和举办,也起促进作用。诸如中国加入WTO,“世博会”、“妇女大会”、《财富》论坛在中国召开,“亚运会”以及将要举办的“奥运会”。中国参与全球的学术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团体和个人的认识,精通外语,无疑是过人之处。因此,外语学习热由来已久。 近一时期,初高中外语教学比汉语走在前列,不仅有笔试,包括阅读写作,还有口试和听力。而在汉语上,大多数地方只是笔试,重视阅读和写作,听和说就悉听尊便了。即使师范教育,也没有凸现出汉语方面怎样的优势。 在大学,除汉语言文学之外,中文基本不学了,即使开了,也不过是应付门差。而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就如火如荼了,不论文理,外语都是重头戏,英语考级,试问哪个大学生不参加,不趋之若鹜? 已经很久了,小学也学英语了。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双语幼儿园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儿童期是学习母语的最佳时期,英语学习不仅和汉语平分秋色,有的地方甚至有超过汉语之势,这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多伦多的母语争霸战》。法国老太太和日本老先生争着免费做“我”儿子的本国语言老师。这两个人都是语言学校志愿者,一个教法语,一个教日语。他们都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学习他们的母语。但由于近年来加拿大的孩子愿意学习外语的越来越少,几年来,这两位热爱自己母语的老人常为争夺同一个孩子发生“摩擦”。“我”深有感触,对老伴说,我也要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也要加入到这场母语争霸战,要让那些高鼻梁的人知道中国语言是多么博大精深。 看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学习外语重要,但学习汉语更重要。无论是政府、教育机构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有共同的认识。汉语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基因,当中国人汉语水平极差,甚至对汉文化所知甚少,中国人还能算是龙的传人吗? 另一方面,“汉语热”热遍全球。据报道,现在海外有三千万人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在一百多个国家两千三百多所高校开设汉语课,每年参加汉语考试有十五六万。他们喊出这样的口号:“学说中国话,朋友遍天下”。洋人学汉语如此,我们怎能不用心呢?我们应系统学习汉文化,吸收其精华。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真正的中国文化人。 做真正的中国文化人还应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神韵。特别是中国文化中鲜活的历史观。诸如“诚信守诺、遵纪守法”,“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应有强烈的感情倾向,为了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义无反顾。 中国人更应该学好汉语,说好汉语,用好汉语,中国人的身份才名副其实。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就应该首先学好汉语。 【解析】 试题分析: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文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总之,我们在实际写作中,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希望同学们可以审好题,立好意,行好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不但……,也……,还”的句子格式概括博雷的观点。(6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结 ”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

注的焦点。

B.日前,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60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这部六章四十条的条例,

是历史上新中国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全民健身的权利义务加以规定。

C.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

了多项潜规则,2009年11月1日央视曝光了其中八个,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

D.黑恶势力常常以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个人修养的幌子,表面上力图与主流价值观相适应。黎强、陈

明亮、岳宁等涉黑人员在被捕前都有从事慈善活动的经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3分)

   A.作诗,自有别样成功之道,不是看诗书就能成就的;好诗,自有其别样的情趣,也不是明白“诗理”

就能写出的。古人并不是不读书,不穷理;而是要不落言筌,这样才会作出好诗。

   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

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C.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

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

本国诗。

   D.六年未出片的林志颖最近发行新专辑《挡不住我》,为了这张专辑,他推掉了多部戏约,但他一点

不以为意,总觉得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开心。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央(miǎn) 慢(bū)   捕(dài )   怀(chuāi)  辙之鲋(hé)

B.寒(zhēn)   尺(dú)    须(zì)    扫(zhǒu)   逸兴飞(chuán)

C.发(jī)     送(nuó)   报(bǐng )   仓(lǐn)   铢必较(zhī)

D.付(zǐ)     邻(pí)    误(chuǎn)  水(lǎo)  媚眼颦(c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