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赠王桂阳[注]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赠王桂阳[注]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注]吴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赠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姓王)的诗,一般认为是他的自荐之作。

1.诗中的“松”幼时具有怎样的外在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2.从全诗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只有数寸之高,埋没在杂草之中;枝干弱小,极易被摧残夭折。 2.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喻”)的手法,句句写松,却句句与人有关。(2分)诗人以松的弱小,易被摧残,写自己地位低下,不受重视;以松的“笼云心”“负霜骨”,写自己怀有壮志而不为人知;以松树长大后可以“覆明月”,表明自己一朝成材,便可为君效力,为国建功,大济苍生。(3分,一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要紧扣题干要求“幼时”“外在特点”,结合着一二句和五六句分析作答,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词语要自己概括。例如,“为草所没”可概括为埋没在杂草中;“弱干”“纤茎”可直接提取作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一词,从全诗描写内容来看,主要描写松由小长大的特点,即弱小,容易被璀璨;“笼云心”“负霜骨”“覆明月”等特点,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可知,写松是为了写人,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然后再结合着松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沛令,辟仇,从之客,因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之堂下                 坐:坐下。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⑵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4分)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⑴古人之观天地、山川……          于: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            

孰能讥之乎                      其: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秦王还柱而                           

起不意                               

尽失其                               

诸郎中执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氓》)

⑵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⑶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离骚》)

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