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消失的油菜花香 在村庄里走走,看不到丁点儿油菜花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消失的油菜花香

在村庄里走走,看不到丁点油菜花的影子,看不到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闻不到浓浓的油菜花香;只听到呼啸而过的风声,闻到田地里杂草散发出来的味道我的心里一阵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油菜花?为什么土地杂草在疯狂地生长?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那时候,我们能一眼望到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那是一个金黄色的海洋,那是一幅无限美好无限浪漫的风景画,那也是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我们一群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撒欢儿野跑,浓浓的油菜花香一阵阵冲进我们的鼻腔,那时的我们和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快乐幸福,灿烂地生长着。如今的我,每次回总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知道现在生活在村里的孩子是否感受到身边缺少了点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人在土地上播种油菜。他们先耙地,地好了,就是播种了——他们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他们脸上全是微笑,好像他们种下的就是希望,是收获,是生命的美好。

种子播好了,就是管理,每隔几天他们就来到田地边,看看种子是否发芽了,看看嫩嫩的叶子是否破土而出,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如果看不到丁点发芽的痕迹,他们就会有点心慌,他们担心一家几口一年的油呀。那时候,生活用的油几乎都是用油菜籽榨来的,只有少部分人家用猪油。于是那些心里发慌的人天天用水桶挑水浇灌,直到嫩嫩的芽露出土面,那颗悬着的心才肯放下来。

如果油菜太密了,是要摘除一些的,为的是让剩下的能更好的吸收阳光和水分,不然的话长出来的油菜结不出多少油菜籽结出的籽也榨不出什么好油。这就是村里人所说的间苗。

油菜在一点点长大,杆在一点点变粗,叶子在风中摇摆,在向人招手,似乎在对村里人说,你看,我长得多好呀!今年你们要大丰收了。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沐浴下微笑着,扑鼻的油菜花香,满街满院。

油菜花的花期大概二十多天,等到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油菜籽开始结实了,开始一天天饱满了。成熟的油菜籽在风中左一下右一下摇摆开来,用手一拧,感觉里面的籽那么壮实,人的心里也塌实了,好像已经看到了光闪闪的菜籽油。

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场院里,让它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等晒到一定程度时,家里的大大小小就去收获油菜籽了小孩把已经晒干的油菜抱到大人的脚下,大人则用脚踩在油菜上面,那些程序看起来那么有条不紊,好像经过了训练似的。然后油菜籽和壳在风中自然分开来,壳在风的吹动下飘向远方,而圆圆的带点暗红的油菜籽留了下来。等做完了这些,用秤一称,一百多斤,那可是个大丰收呀!于是,一家人欢喜雀跃

那个场面,那份热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每次想起心里就热乎乎的。不知什么时候,油菜花消失了,村里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一年回来一次,甚至一次也不回,剩下几个老人和孩子在村里。春天里,那满街满院油菜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

前些日子坐火车经过武汉,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心里就热了,那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那种浓浓的金黄色的颜色唤起了我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也在那一时刻,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也曾经遍地金黄的土地!我的心里感到阵阵悲凉,为村庄的现状悲凉,也为生活在那里的人悲凉。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悲凉”始,以“悲凉”终,首尾照应,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让读者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悲凉气氛之中。

B作者以平实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油菜花曾经给家乡带来的无限美好的风景和因油菜籽丰收给村里的人们带来的喜悦。

C文章颇擅长场面描写,既有对童年和玩伴在油菜花地里野跑的场面描写,又有村民一家大小齐上阵收获油菜籽的欢乐场面的描写。

D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场院”,这些细节描写把春种秋收写得生动有趣。

E春天里,那满街满院油菜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既照应了题目“消失的油菜花香”,又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凉之情。

2.文章以“消失的油菜花香”为题,却详写村民播种、管理及至最后收获油菜籽的全过程,有何用意?(6分)

3.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4.文章最后一句说:“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D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油菜花给自己儿时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3分)当年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与当今村庄里油菜花香的消失,土地里杂草疯狂地生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作者对当今农村现状的思考。(3分)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作者把油菜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油菜花在农人的精心侍弄下茁壮成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儿时对飘香的油菜花的喜爱之情。(4分) 4.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和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的怀念,为现在杂草疯长,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荒芜的村庄而倍感悲凉。(4分) ⑵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希望改变家乡现状,使家乡能够呈现油菜花飘香,处处充满劳动快乐的景象的期盼之情。(4分)(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浏览一遍选项可知,此题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主题等角度设题,故分析时,可将选项代入原文,结合着原文内容辨析,A.“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错误。本文有悲有喜,作者在写“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时,情感是喜悦的。D.“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是概述,不是细节描写。故选AD。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既然是考查用意,必然是在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用意,故答题时,在内容上,可从文章内容、人物精神、文章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可从引出下等角度思考;在表现手法上,可从对比等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从第二段的描写“那是一个金黄色的海洋,那是一幅无限美好无限浪漫的风景画,那也是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我们一群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撒欢儿野跑,浓浓的油菜花香一阵阵冲进我们的鼻腔,那时的我们和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快乐幸福,灿烂地生长着。”可知,油菜花给自己儿时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从全文内容看,这与如今的荒草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农村现状的思考这一主题。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本题应从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答。“向人招收”等词语表明作者将油菜花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性作用为生动形象,故可从油菜花的成长,人们的丰收喜悦等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题干既然要求理解,而不是问在文中的含义,这就说明答题时,要从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答。抓住关键词“再闻到”“再看到”,联系前文作者对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可分别从怀念和凄凉两个角度分析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角度组织答案。在内容上,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旨,即盼望家乡的改变与幸福快乐的情景;从读者的角度,作者连用“不知什么时候”,能起到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的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赠王桂阳[注]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注]吴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赠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姓王)的诗,一般认为是他的自荐之作。

1.诗中的“松”幼时具有怎样的外在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2.从全诗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沛令,辟仇,从之客,因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之堂下                 坐:坐下。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

⑵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4分)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⑴古人之观天地、山川……          于: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            

孰能讥之乎                      其: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秦王还柱而                           

起不意                               

尽失其                               

诸郎中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