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憕,太原文水人。早聪敏,以明经举,开元初为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憕,太原文水人。早聪敏,以明经举,开元初为咸阳尉。张说为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引憕常在幕下。九年,入为相,憕又为长安尉。属宇文融为御史,括田户,奏憕为判官,摄监察御史,分路检察,以课并迁监察御史。憕历兵、吏部郎中。憕有吏干,明于几案,甚有当官之称。

二十八年,为河南少尹。时萧炅为尹,依倚权贵,莅事多不法。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炅及甑生患之,而构于朝廷。天宝初,出为清河太守。十一载,累转河东太守、本道采访。谒于行在所,改尚书右丞、京兆尹。十四载,转光禄卿、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

其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人心震惧。玄宗遣安西节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为将,召募于东京以御之。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绥辑将士,完缮城郭,遏其侵逼。迁憕礼部尚书,依前留守。自逆徒发范阳,至渡河,令严,觇候计绝。及渡河,陷陈留、荥阳二郡,杀张介然、崔无玻,数日间已至都城下。禄山所统,皆蕃汉精兵,训练已久;常清之众,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战。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慑色沮,望贼奔散。憕谓奕曰:“吾曹荷国重寄,誓无避死,虽力不敌,其若官守何!”奕亦便许愿守本司。于是憕居留守宅,奕独居台中。

及常清西奔,禄山领其众,椎鼓大呼,以入都城,杀掠数千人,箭及宫阙。然后住居于闲厩中,令擒憕及奕、判官蒋清等三人,害之,以威于众。禄山传憕、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信宿,至平原,太守颜真卿斩其使,浴其首,殓以木函,祭而瘗之,以闻。玄宗赠憕司徒,仍与一子五品官。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并迁监察御史       课:考核。          B.而于朝廷       构:陷害。

C.绥将士               辑:招集。          D.以河北         徇:巡查。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B.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C.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D.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憕从小聪敏,考中明经科,开元初年为咸阳尉。后得到张说的提携,任长安尉。又得到宇文融的推荐,任判官,代理监察御史。

B.李憕任东京留守时,正值安禄山起兵反叛。李憕与封常清、卢奕、达奚等人修缮城郭,率兵抵御,军令极严,在洛阳与叛军展开了激战。

C.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多半是些市井之人,本来并不懂得打仗。遇到安禄山所统领的训练已久的精兵,吓得魂飞魄散,神色沮丧,望风奔逃。

D.洛阳被攻破后,李憕和卢奕、蒋清被安禄山杀害。三人头颅被辗转传送各地,后来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斩杀了安禄山的使者,把三人的头颅清洗后收殓人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憕历兵、吏部郎中。憕有吏干,明于几案,甚有当官之称。(5分)

 

 

(2)吾曹荷国重寄,誓无避死,虽力不敌,其若官守何!(5分)

 

 

 

1.D 2.C 3.B 4.(1)李憕连任兵部、吏部郎中。他很有做官才能,通晓处理公文的事务,很有为官称职(或:适合做官)的声誉。(“干”“ 明”“ 几案”“ 当官”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我们这些人身负着国家的重托,决不能逃避死亡,虽然力量不足以抵御敌人,怎能放弃我们的职守呢!(总该知道如何对待居官守职!)(“吾曹”“ 荷” “虽”“ 其若……何”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定要把握具体的语境。D项“徇”所在句的前一句说“禄山传憕、奕、清三人之首”,意思是安禄山派人把李憕、卢奕、蒋清三人的头辗转传送各地,何来巡查。正确的理解应是:巡行示众。这样上下的意思才通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首先是要理解语句的基本意思。弄清楚其陈述的对象,保证大方向是正确的。李憕则秉公正直予以校正,人们因此都依附仰仗他。又有道士孙甑生以邪门歪道求取进用,借修功德,往来于嵩山,请托的事没有限度,李憕必加挫阻。然后再借助于语句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句中的名词,以及句中的代词“之”等,综合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李憕与封常清、卢奕、达奚珣等人修缮城郭”错,原文“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绥辑将士,完缮城郭”,知是李憕与卢奕、达奚珣等人修缮城郭;另外“军令极严”也不是李憕的部队,原文是“自逆徒发范阳,至渡河,令严,觇候计绝”,指的是安禄山的部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首先是理解,一是知其大体意思,二是要理解句子的特点,然后再把握关键词语,规范翻译。第一个句子,是一般的句式,因此重点是翻译好句中的关键词语:历,经历,此译成担任;干,在谓语动词后,作名词,才能;“明于几案”,为状语后置句,“明”应为动词,指通晓;“于几案”作状语,“几案”是处理公文事务的委婉说法;“当官”,当,应读dāng ,相称,相配,当官,就是适合做官或为官称职; 第二句中“其若官守何” “ 其若……何”为固定句式,其中“其”表推测的语气,“ 若……何” “若”和“何”连用,译作“怎么样”,有处置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憕,太原文水县人,从小聪敏,考中明经科,开元初年为咸阳尉。张说做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时,引荐李憕在他的幕府中。开元九年(721),张说入京为相,李憕又做了长安县尉。适逢宇文融为御史,普查田地户口,奏请李憕为判官,代理监察御史,分路进行稽查。后经考核功绩一并迁升为监察御史。李憕连任兵部、吏部郎中。他很有做官才能,通晓处理公文的事务,很有为官称职的声誉。 开元二十八年(740),李憕做河南少尹。当时萧炅为河南尹,他依靠权贵,治理政事多违法,李憕则秉公正直予以校正,人们因此都依附仰仗他。又有道士孙甑生以邪门歪道求取进用,借修功德,往来于嵩山,请托的事没有限度,李憕必加挫阻。萧炅和孙甑生害怕李憕,就在朝廷上罗织罪状陷害他。天宝初(742),李憕被贬为清河太守。天宝十一年(752),转任河东太守、本道采访使。他到行宫拜谒玄宗,改授尚书右丞、京兆尹。天宝十四年(755),转任光禄卿、东京留守,兼领尚书省的事。 这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人心震恐。玄宗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御史大夫作为将领,在东京洛阳招兵以抵御安禄山。李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安抚招集将士,修缮城郭,以阻遏安禄山的侵犯。李憕升任为礼部尚书,依旧为东京留守。自从叛军从范阳出兵,一直到渡黄河,军令极森严,侦察人员无计可施。等到叛军渡过黄河,攻陷陈留、荥阳二郡,杀了张介然、崔无诐,几天之中就已经到达东都洛阳城下。安禄山所统领的军队都是训练已久的少数民族及汉人的精兵;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却多半是些市井之人,本来并不懂得打仗。等到两兵交战后,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被骑兵横冲直撞,在如雨的飞箭中,都吓得魂飞魄散,神色沮丧,望风奔逃。李憕对卢奕说:“我们这些人身负着国家的重托,决不能逃避死亡,虽然力量不足以抵御敌人,怎能放弃我们的职守呢!(总该知道如何对待居官守职!)”卢奕也一并许诺愿意守卫本职官署。于是李憕住在东京留守的宅第中,卢奕便独自住在御史台中。 到封常清向西奔逃后,安禄山统领叛军击鼓高呼,攻入洛阳城,屠杀掳掠数千人,弓箭射入宫阙。这以后安禄山住在宫中闲厩里,下令捉拿李憕及卢奕、判官蒋清等三人,然后把三人杀了向众人示威。安禄山派人把李憕、卢奕、蒋清三人的头辗转传送各地,以警示黄河以北地区人士。过了两天,传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斩了使者,把三人的头清洗后,用木盒加以收殓,祭祀后安葬入土,并将三人事迹上书禀告皇上。玄宗追封李憕为司徒,还给他的一子授予五品官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性质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世界各国出现过许多史学名家,留下不少史学著作,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概括,使社会历史规律同宇宙运转的自然法则统一起来,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对史前史研完的目的即是为此。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对史前史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史前时代消亡的原因,由于史料的匮乏,史前史的研究还显得很年轻。

1.下列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史是一门科学,指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具体表现为商代以前的历史。

B.中国史前史的空间范畴广,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C.史前史的历史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原始社会阶段不能等同于史前时代,史前时代时间跨度更长。

D.中国史前史的研究目的是把社会历史规律同自然法则相统一,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学的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从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传统可能会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但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非常稳定。

C.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些历史素材加以客观报道,就能阐发历史规律。

D.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但终将被替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发展法则就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机制,同时这也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

B.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但规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认识历史规律不容易。

C.就历史发展的内部而言,低级阶段都不得不让位于高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史前史就显得过时。

D.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历史的差别,一些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的国家其所史也千差万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牛棚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大伯,你为什么不把草料直接放在地上,这样牛吃起来岂不方便?”老农说:“放在地上,全堆在它面前,食物得到太容易了,它不晓得珍惜,糟践厉害;我现在放到让它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作家听后,连连感叹:“哦,哦,真是喂牛有道,我明白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5分)

满分5 manfen5.com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①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②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③        ,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许多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