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普达是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使用马车代步。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的大司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母对洛克的家庭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另外,博格也打算回家,近期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百合节”要到了,按照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自己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苏菲抽泣着要艾迪自己想办法,送一份能打动父母的厚礼。

艾迪咬咬牙,取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共6000英镑,但他想来想去不知道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生前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百合节”这天早晨突降暴雨,艾迪匆匆起床。马车夫亨特驾着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远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是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厚礼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瓢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马车在过一条岔路口时,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个便携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

“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这名男子叫博格。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是累坏了。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的坡底。

一阵眩晕之后,艾迪睁开双眼,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噢,上帝,他腿上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灯光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

“让我看看。”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刻缝合动脉止血!”

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

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大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位置,“快点燃打火机。”博格急切地说。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然而,打火机油就快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我还需要3分钟,你们身上还有可以用来照明的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布包的,应该可以点燃的。”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支支吾吾:“这……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幅名画,值很多钱。”

这时艾迪竟然想到自己匣子里的6000英镑,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并没有打湿。

“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火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3分钟过去了,6000英镑烧成灰烬,手术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在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带这么多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他拍了拍艾迪的肩,“放心吧,小伙子,这个女孩子属于你的!”

这时,苏菲的家人派人来接博格了。

当洛克知道来的是苏菲的家人,并且知道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紧殷勤地问这问那。

博格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微笑地对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3分钟里,你失去了6000英镑,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半年后,苏菲成了艾迪的新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艾迪是卖草帽的,洛克是大司法官的儿子,苏菲的父母喜欢洛克,反对女儿与艾迪恋爱,并要儿子回来阻止妹妹嫁给艾迪。

B.“百合节”到了,苏菲得知洛克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心里十分难过,抽泣着要求艾迪准备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厚礼。

C.瓢泼大雨让道路越来越泥泞,让马车最后停止了前行。洛克为发泄对艾迪擅自让博格上车的不满,猛踹马臀,导致车祸。

D.马车夫亨特大腿受伤,情况危急,需要动手术。后来打火机油快耗光,洛克不舍得燃烧塑料布,艾迪只好燃烧钞票照明。

E.洛克得知博格是苏菲的哥哥时,后悔自己之前的吝啬,于是大献殷勤,被博格拒绝了。半年后,艾迪成功抱得美人归,

2.小说前三自然段为后文埋下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6分)

 

 

 

 

3.艾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用意很深。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去阿普达用马车代步,为后文在马车上相遇埋下伏笔;艾迪与少克同时爱上苏菲,苏菲的父母要求博格回家阻止妹妹与艾迪相爱,这为后文三人于“百合节”相遇埋下伏笔;博格想给父亲做一个手术,这为后文博格能为亨特做手术埋下伏笔;艾迪将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英镑带给苏菲买礼物,这为后文最后三分钟的高贵埋下伏笔。 3.社会地位低下,有点自卑,受洛克揶揄不敢接腔;朴实而且真诚,听到博格要搭车,热情地邀请他上车,没有丝毫犹豫;心地善良,品格高尚,为救人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积蓄点燃,照亮医生做守手术。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赞扬了能够急人之难、不计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还斤斤计较的卑劣行径;高者未必贵,低者未必贱;公道自在人心,好人自有好报。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小说抓住最后三分钟的危急时刻,通过人物的各自的表现,突出了人物的高尚与猥琐;小说通过对比,揭示出人物的地位与身份的挨冻反差;小说通过博格对“最后三分钟的高贵”的赞美,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取舍,突出人物形象。 观点三:使文章充满悬念,紧凑有序。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充满悬念,引人入胜;小说围绕着标题逐步铺垫,结构分明,井然有序,“最后三分钟的高贵”是小说的高潮;小说以此收束全文,收放自如。(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E从文中看不出洛克后悔。B苏菲并不知道洛克准备的是什么样的礼物。C洛克踢马臀只是因为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他心里没有反对博格上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所谓伏笔,就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下的线索。因此,应先梳理出文章前三段写了哪些情节,然后再去看下文有无与此相关的情节。小说的第一段首先告诉读者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使用马车代步,这就为后文艾迪、洛克和博格在马车上相遇埋下了伏笔;第一段还告诉读者,艾迪和镇上的大司法官的儿子洛克都看上了苏菲。在小说的第二段,苏菲父母对洛克的家庭背景很满意,对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这就为后文三人在“百合节”共乘一辆马车埋下伏笔;同时博格也打算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这也就为后文博格给车夫做手术埋下伏笔;小说第三段交待,艾迪取出自己全部的6000英镑积蓄,但不知道买什么,他想都带给苏菲,让她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这就为后文用点燃6000英镑现金为手术照明显示三分钟的高贵埋下了伏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就是要求概括艾迪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此,就是要找出艾迪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一些主观性评价,比如“他很是自卑”。答本题时还应注意,本题要求作简要的分析,这就意谓着既要概括出性格特点,又要通过艾迪的言行来例证。比如说他品格高尚,就要说出小说中艾迪的哪些言行可以表现他的品格高尚,为救马车夫他毫不犹豫地将带给苏菲买礼物的6000英镑点燃以给医生做手术照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小说的答题,一般都指向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这几个关键词。而本题则是要求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选择其中的一点并结合全文来谈小说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深意。就题干来看,就是要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其中的一面指出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作用,即以“三分钟的高贵”为题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方面的作用,然后要加以分析,也就是指出具体的作用。因此,解答本题,先要回顾相关知识,即小说的题目都有哪些作用。答题时,应首先答出标题的作用,然后结合全文具体陈述自己的理由。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2.《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完《霓裳》和《六幺》之后,侧面烘托其演奏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海陵病中

吕本中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注】海陵属泰州(今属江苏),作者晚年在此任小官,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濒临绝境。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憕,太原文水人。早聪敏,以明经举,开元初为咸阳尉。张说为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引憕常在幕下。九年,入为相,憕又为长安尉。属宇文融为御史,括田户,奏憕为判官,摄监察御史,分路检察,以课并迁监察御史。憕历兵、吏部郎中。憕有吏干,明于几案,甚有当官之称。

二十八年,为河南少尹。时萧炅为尹,依倚权贵,莅事多不法。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炅及甑生患之,而构于朝廷。天宝初,出为清河太守。十一载,累转河东太守、本道采访。谒于行在所,改尚书右丞、京兆尹。十四载,转光禄卿、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

其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人心震惧。玄宗遣安西节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为将,召募于东京以御之。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绥辑将士,完缮城郭,遏其侵逼。迁憕礼部尚书,依前留守。自逆徒发范阳,至渡河,令严,觇候计绝。及渡河,陷陈留、荥阳二郡,杀张介然、崔无玻,数日间已至都城下。禄山所统,皆蕃汉精兵,训练已久;常清之众,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战。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慑色沮,望贼奔散。憕谓奕曰:“吾曹荷国重寄,誓无避死,虽力不敌,其若官守何!”奕亦便许愿守本司。于是憕居留守宅,奕独居台中。

及常清西奔,禄山领其众,椎鼓大呼,以入都城,杀掠数千人,箭及宫阙。然后住居于闲厩中,令擒憕及奕、判官蒋清等三人,害之,以威于众。禄山传憕、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信宿,至平原,太守颜真卿斩其使,浴其首,殓以木函,祭而瘗之,以闻。玄宗赠憕司徒,仍与一子五品官。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并迁监察御史       课:考核。          B.而于朝廷       构:陷害。

C.绥将士               辑:招集。          D.以河北         徇:巡查。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B.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功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C.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D.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系赖/又道士孙甑生以左道求进/托以修德/往来嵩山/求请无度/憕必挫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憕从小聪敏,考中明经科,开元初年为咸阳尉。后得到张说的提携,任长安尉。又得到宇文融的推荐,任判官,代理监察御史。

B.李憕任东京留守时,正值安禄山起兵反叛。李憕与封常清、卢奕、达奚等人修缮城郭,率兵抵御,军令极严,在洛阳与叛军展开了激战。

C.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多半是些市井之人,本来并不懂得打仗。遇到安禄山所统领的训练已久的精兵,吓得魂飞魄散,神色沮丧,望风奔逃。

D.洛阳被攻破后,李憕和卢奕、蒋清被安禄山杀害。三人头颅被辗转传送各地,后来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斩杀了安禄山的使者,把三人的头颅清洗后收殓人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憕历兵、吏部郎中。憕有吏干,明于几案,甚有当官之称。(5分)

 

 

(2)吾曹荷国重寄,誓无避死,虽力不敌,其若官守何!(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性质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世界各国出现过许多史学名家,留下不少史学著作,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概括,使社会历史规律同宇宙运转的自然法则统一起来,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对史前史研完的目的即是为此。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对史前史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史前时代消亡的原因,由于史料的匮乏,史前史的研究还显得很年轻。

1.下列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史是一门科学,指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具体表现为商代以前的历史。

B.中国史前史的空间范畴广,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C.史前史的历史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原始社会阶段不能等同于史前时代,史前时代时间跨度更长。

D.中国史前史的研究目的是把社会历史规律同自然法则相统一,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学的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从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传统可能会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但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非常稳定。

C.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些历史素材加以客观报道,就能阐发历史规律。

D.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但终将被替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发展法则就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机制,同时这也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

B.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但规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认识历史规律不容易。

C.就历史发展的内部而言,低级阶段都不得不让位于高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史前史就显得过时。

D.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历史的差别,一些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的国家其所史也千差万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牛棚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大伯,你为什么不把草料直接放在地上,这样牛吃起来岂不方便?”老农说:“放在地上,全堆在它面前,食物得到太容易了,它不晓得珍惜,糟践厉害;我现在放到让它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作家听后,连连感叹:“哦,哦,真是喂牛有道,我明白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