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 消:病名,即糖尿病。 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弟轶,亦素好事          从:堂房(亲属)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约定时日

C.乃守于狱                 系:联系

D.以病上书乞身               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4分)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4分)

 

1.C 2.D 3.A 4.(1)恰逢前面部队又上报李通造反的情况,玉莽动怒,在长安的李守的家人都被杀掉。(“会”“杀”“状”各1分,“守家在长安者”定语后置1分,共4分)(2)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皇帝亲信重用。(“布衣”“倡义”“重”各1分,“特见亲重”的被动句式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中,C项的“系”应解释为“抓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动词“有”的宾语“消疾”后应断句。动词“为”的宾语“宰相”后应断句。连动短语“谢病不视事”后应断句。动词“乞”的宾语“骸骨”后应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李通没有为刘韵做过事,而是其父李守曾跟着刘韵做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会”是“恰逢”之意;“杀”即诛杀;“状”应译为“(的)情况”;“守家在长安者”是定语后置句,应译为“李守在长安的家人”。第(2)句中的“布衣”即平民百姓;“倡义”即提倡起义;“重”是“又”之意;“特见亲重”是被动句,“见”表被动,应译为“特别被皇帝信任和看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父亲李守,身长九尺,为人严肃坚毅。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而且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 后来下江兵和新市义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李通的堂弟李轶,向来也很好事,就共同商议。恰逢光武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光武。光武初因李通是个士君子而慕爱他,所以前往答谢他。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这时李守在长安,因此向光武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光武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约定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及属正,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就让光武与李轶回到舂陵,举兵来相应。(李通)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去长安,把计划告诉李守。 李季在路上病死,李守秘密知道了,想逃亡回去。这时事情被发觉,李通得以逃脱,王莽知道了,就把李守逮捕入狱。这时前队甄阜又上书奏明李通造反(兴兵)的状况,王莽发怒,在长安的李守的家人也全部被杀。南阳方面也杀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尸于宛市。这时汉兵也已经大举集合。李通与光武、李轶相遇在棘阳,于是一起攻破前队,杀了甄阜、梁丘赐。 更始帝刘玄即位,派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光武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任命李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建学校。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贼寇。公孙述派遣军队前去救援,李通等人与他们在西城交战,大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李通身怀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的谋略,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的大义。功德最高,海内都有所闻知。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令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这年夏天,拜李通为大司空。 李通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皇帝亲信重用。然而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平常又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称病在家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光武帝每每优待宠爱他。令他以公位回家疗养,李通再次坚决推辞。过了两年,就听从他呈上大司空印绶,特赐他以特进参与朝会。李通在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为恭侯。帝与皇后亲自前去凭吊,为他送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 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今卒困于此(《项羽之死》)

B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C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   

D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六王毕,四海 (《阿房宫赋))          

B项王瞋而叱 (《项羽之死》)

C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并序》)       

D雄州 (《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D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B.杜甫,字子美,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他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亲历了安史之乱,仕途失意,其作品沉郁顿挫,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其人亦被尊为“诗圣”。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陶渊明,名潜,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