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1.全诗突出地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2.诗以“山行即事”为题,却在结尾才点“山”,而全篇未见一“行”字,你怎么理解?(5分

 

1.全诗突出地运用了拟人手法。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诗人用"浮云在空碧"五字描状,并不出色,然以拟人手法,继之以"来往议阴晴",境界全出,"议阴晴"涵盖全篇,独具匠心;尾联"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亦用拟人,不同的是首联正用,尾联反用。从反面说,"山色不言语";从正面说,自然是"山色能言语"。惟其能言语,所以下句用丁一个"唤"字。由于从反面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2.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山行即事”。 【解析】 1. 试题分析:尾联写山色。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雀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的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白之          异:诧异、惊讶

B.与吴筠          善:友善

C.击剑,为任侠      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进退举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子兵法》首先是兵学圣典,但不仅仅属于兵学,而以其精辟的思想成为人类竞争发展各个领域都可受启迪的智慧学。

    《孙子兵法》十三篇,先以兵道笼罩全书,再述战前的庙算以及物质、编制的准备,继之以战争中攻守、奇正、虚实、形势诸端的运用,其后为地形、战区、火攻、用间等具体战术,形成一个相当周圆有序的篇章学结构。

孙子讲为将之道,在于“智、信、仁、勇、严”,把智慧放在第一位,把勇放在第四位,把仁放在中轴上,其序列出于实践而独具深意,是有别于其他兵家的。《孙子兵法》不是罗列战例,而是抽象地变成一种世人生存的智慧。它能触动各种各样的思考,能穿透人类智慧的各个层面,是启动人的智慧发条。孙武是“中国式”的兵学智慧,其武道是“止戈为武”。由于立足历史实践和历史理性,《孙子兵法》往往能够简捷地揭示战争的本质特征和实质性的规律。它坦诚地告示“兵者,诡道也。”战争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活动着的,甚至是诡异莫测的变数。因此战争的过程,是一种以诡道破诡道的智谋和实力的较量。

通观《孙子兵法》,诡中有正,以正制诡,意在充分发挥以敌情为根据的自由精神的优势。因而这种诡道并非神秘主义的,而是全面地多维度地论述和掌握兵学的“五事”“七计”,即俗称“诡道十二法”。

    探究兵道于兵事之外,有利于把兵事纳入人类生存的更深广的时空框架来思考,在血与火的学问中化生出智慧与谋略的学问。《孙子兵法》之所以受到普世的尊崇,一个基本性的原因是它在透彻的言兵中,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存的关怀。既然以“诡道”概括兵学的本质特征,兵法也就以智为先,具有浓郁的重智色彩,这就使《孙子兵法》成为举世瞩目的智慧启示录。

孙子的奇正虚实之论,展现了活泼泼的中国智慧的辩证法神采,是中国很高的智慧。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文章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话语来总结战争经验。“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语句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毛泽东的笔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论持久战》又说:“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其实毛泽东来自战争实践的战略战术思想,都有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或一脉相通之处。从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到“诱敌深入”,“牵着敌人鼻子走”战略方针的提出,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都是一种富有实效的生气勃勃的思想创造,却又可以在《孙子兵法》或演绎《孙子兵法》的古代战争故事中,找到它们的雏形或蛛丝马迹。孙子和毛泽东都是大军事家,都是大智慧,只是他们的时代不同,面对的情境不同,表述方式也有所变化而已,毛泽东的战争经历比孙子丰富,格局也更加宏大,因此能够从根本上发展了孙子的智慧。选自杨义《孙子兵法是人类竞争发展的智慧学》)

【注】《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1.下列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子兵法》首先是兵学圣典,它又是一本人类竞争发展的智慧学著作。

   B.为将之道,《孙子兵法》的排序是智、信、仁、勇、严,把智慧放在首位,有别于其他兵家,其序列出于实践而独具深意。

   C.《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简捷地揭示战争的本质特征和实质性规律,是因为它立足于历史实践和历史理性。

   D.《孙子兵法》坦诚地告示:“兵者,诡道也。”战争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活动着的甚至是异莫测的变数。这是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历来被称为“兵经”,备受国内外推崇。

   B.《孙子兵法》之所以备受国内外普世的尊崇,一个基本性的原因是它在透彻的言兵中,蕴藏着深厚的人类生存的关怀。通俗一点说,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中国最高的智慧。

   C.探究兵道于兵事之外,有利于把兵事纳入人类生存的更深广的时空框架来思考,这是一般罗列战例之书做不到的。

   D.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出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熟悉的游击战十六宇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都是毛泽东来自战争实践的战略战术思想,它们都有与《孙子兵法》不谋而合之处,都是一种战争智慧的运用。

   B.“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都是一种富有实效的生气勃勃的思想创造,又包含着《孙子兵法》的“基因”,在今天的商战、科研乃至复习备考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谋攻篇》说得多好!这句话中的“彼”指敌人,“殆”是危险,“负”是失败。这句话适用于今天的深化改革的攻坚战,一切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乃至工作、学习等一切方面一切行动。

D.孙武和毛泽东都是大军事家。孙武是春秋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则是现代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文章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论述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战争的实践之中,取得了令人称奇的辉煌成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荆轲是英雄,他信守承诺,舍生忘死,反抗强暴,龚自珍称赞其有“江湖侠骨”。有人说项羽是英雄,他力能扛鼎,所向披靡,虽自矜功伐,身死东城,但李清照赞颂他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同时,他说,“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请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以“真正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符合记叙文规范。特别要注重描写,要抒发

真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和画线句子大体一致。(4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有了朋友,生命才能显示岀它全部的价值,这是照明我们黑夜唯一的光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些试题的几个特点。(4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