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离骚》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作,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C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书中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D 【解析】 试题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⑤①②⑥④         B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②①⑥④③          D③⑥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一个涵盖图书、期刊、网络出版等各个领域的出版发展格局已形成。

B.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发挥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辐射功能,必将失去公众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

C.连续的狂风暴雨给没有应对这种恶劣天气经验的南方造成了交通阻断、人员滞留、电力中断等严重后果。

D.亚洲的许多国家担心,日本右翼分子淡忘历史成为社会风潮,会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的境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B15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C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D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寻求精神的归属感。

E“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4 分)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4.文章标题“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 “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用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渴盼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4)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6)在我们感叹时光流逝的时候,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有一句相信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