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选自范晔《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同刑九人,应及宣     次:次序

B.有诏左转宣怀令      左转:降职

C.今勒兵界       首:边

D.乃驻车       扣:拦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置尸舍内,塞其咎       ②余船次俱进

B.①叱奴下车,格杀之       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陛下圣德中兴,纵奴杀良人   ②若无罪就死地

D.①天子不白衣同        ②何哉?赢而不助五国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出董宣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③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④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⑤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⑥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严惩当地豪强公孙丹杀人案,严惩其亲属同党的结伙闹事,当他遭受自上而下的迫害时,视死如归,最终公孙丹被朝廷判了死刑。

B.董宣在解决江夏郡的“寇乱”时,没有采用一般统治者采用的镇压与屠杀手段,而是巧用朝廷“文书”的形式,表现出他的政治胆识。

C.董宣惩治湖阳公主的奴仆杀人一案很坚决,公主向皇帝告状,董宣在皇权面前不肯低头,将生死置之度外,显示董宣坚毅的品格特点。

D.董宣受到百姓的歌颂,也受到天子对他的褒奖,在他死后皇帝派使者前去探看,当得知董宣生活十分节俭时,皇帝听了后非常感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3分)

(2)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4分)

(3)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3分)

 

1.A 2.C 3.D 4.A 5.(10分)(1)(3分)青州知府因为弹劾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拿下,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或“判罪”)。(“滥”“考”“坐”的翻译,各1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翻译,酌情给分。 (2)(4分)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来龙去脉一一具告,并言明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杀他而让水丘岑活下来。(“具”“受”“由”“活”的翻译,各1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翻译,酌情给分。 (3)(3分)(董宣)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被”“持”“谢”的翻译,各1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翻译,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意思是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九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次:第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都是表转折,可译为“却“;A表目的,来/介词,按照;B于是,就/凭借;D连词,和、跟/动词,与……交好,亲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②表明董宣廉洁,⑤表明董宣正直,宁死不屈。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最终公孙丹被朝廷判了死刑”不当,从文意来看,是董宣指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数杀戮。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滥”,滥杀无辜;“考”,拷问;“坐”,因为。(注意:本题评分要点中虽把“考”“坐”两字列为重点字,但所给答案中并未体现出“考”“坐”两个字的具体翻译,没有做到字字落实。)(2)“具”,全、都;“活”,使动用法,可译为保全,存活。(3)(董宣)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被”,同“披”,可译为流满;“持”,挟持;“谢”,谢罪。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为司徒侯霸征召,官至北海相。他上任时,郡中武官公孙丹建造豪宅,而风水先生说这是凶宅,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斩杀。公孙氏是个大家族,其族亲纠集三十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子鸣冤叫屈。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30余人一网打尽,下在死囚牢中,指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数杀戮。青州知府弹劾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拿下,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不料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送来酒食“辞生”祭奠,董宣拒不吃喝,厉声道:“我董宣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言罢从容登上囚车赴刑。当时同一批斩首的有九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手起刀未落之际,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一具告,并言明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明察,杀他而保全水丘岑,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 江夏一带有夏喜为首的贼寇犯境作乱。朝廷派董宣为江夏太守。董宣到境,发文书说:“朝廷派太守擒拿贼寇,所以我担任了这个职务。现在统兵到边界,文书已到,希望你们考虑怎样安身吧。”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 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董宣不仅不巴结攀附皇亲国戚,反而时时轻慢他,所以不久即被罢官。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使劲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并拜其子为郎中,后来官至齐国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哲学的“终极关怀”

陈伯海

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对其生存意义之究竟不能不有所关顾,即通常所谓的“终极关怀”。而当终极关怀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我们就有了哲学。哲学思考要穷原尽委,往往以追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终极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标实难达到,但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却源源不绝地在发动着。一方不停地推进,一方又始终落实不到目标,于是哲学永远行进在途中,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恋上哲学思考的缘由。

说哲学“永远在途中”,并不意味着它停滞不前。恰恰相反,它经常呈现为不断前进、变化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哲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努力。严肃而深思的哲学家们每提出一个新问题,往往就能打开一片耐人探究的新领域,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尝试,亦为充实与丰富这方面领域的探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哲学便是这样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着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借以促成人类思考方式愈益向前发展。相比之下,我个人似更倾向于提出问题的重要价值,我认为其对于思考方式的更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至于为解答问题所展开的种种努力,尽管也有助于促进入们的思考,尚非关键所在,因为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必然要关联到哲学“本原”问题,而说到底,“本原”是不可能予以彻底“解决”的,一切为解答问题所作的努力,再好也只能达到在这个领域内穷尽其可解数的程度,且最终会证明这个领域和这条思路自身仍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从而提示人们必须转换思路,以寻觅新的问题切入点和新的思考方式。

这样一种由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交相更替轮回而构成的运动轨迹,已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的关注重心,有一个由本体论转为认识论以至语言论与生存论的演进过程。两千多年前,在哲学的故乡—古希腊,哲思的发端以直接追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为标志,这个习惯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为之绞尽脑汁,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而终不免陷于“独断”。近世以来,随着工业文明和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意识到需要将思辨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遂转而探讨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试图弄明白人能不能认识或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活动新天地,致使客体与主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之类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填满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各种唯物论与唯心论、经验论与先验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思想体系亦同时并出而相互争鸣,但究其竞,终未能真正揭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奥秘,更不用说通过认识能力的考察来追溯存在的本原了。

跟踪着哲学行进的步伐,我们绕了一个圈子,最终似乎回到了它的起点,那便是:由追问“存在”的本原来确立人生的意义,借以实现人的终极关怀,这不正是古希腊贤哲们赋予哲学的使命吗?但思考决不会简单地重复。我们不再像古代哲人们那样去孜孜于求索出某个恒定不变的实体,设作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本根,却要将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视以为世界的本然。我们也不会像近世哲学家那样一力注目于人的认识能力或语言形态,用以界定人与其对象世界之间的关系,要从人的存在与世界存在的总体关联及多重性交涉上来把握这一复杂的关系。当然,我们更不会为突出个人的“自由意志”,生硬地将客观实在从自己的视野里一笔勾销,乃是要极力维护世界的整体性,使天人、群已、人我之间既分又合的存在方式与互动作用得以凸显出来。应该说,这里孕育着一种新的哲学思考路向,它是由人们当下生存状况中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所引发的。新的思考能否适应这类新问题,只能拭目以待,但新的思考也许能让不断演进着的西方哲学同古老的东方智慧接上茬,这个动向似可关注。            摘自《光明日报》

1.关于“终极关怀”与“哲学”的叙述,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其所生存的意义原委的关注,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就有了哲学,而哲学历史的发展最终还是回到了追问存在的“本原”这一问题上。

B.哲学思考要穷原竟委,它以求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由于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在源源不断地发动着,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提出问题具有最重要的价值。

C.哲学经常呈现为不断前进、变化的运动过程,它不断更新和拓展着自己的思维空间,但是最终还是难以把哲学问题彻底解决。

D.人们为解决本原问题所做作各种努力,都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人们必须转换思路,找到新的切入点和思考方式。

2.下列对“哲学发展史”“认识论转向”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转换思路,解答哲学问题,这些努力交相更替并形成一种运动轨迹,这已被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

B.对世界本原的直接追问是古希腊哲学发端的标志,许多哲学家对此给出了各种答案,但这些答案最终都被证实为个人主观的判断。

C.近代对实际经验的重视,说明人们意识到哲学思辨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使人们的认识论转向,这样人们就肯定会揭示存在的本原。   

D.认识论转向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使得哲学思想体系变得庞杂并相互争鸣,但最终仍然不能揭示人的本原的问题。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终极关怀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而人类探究哲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方向的转变,最终还是回到人的终极关怀角度。

B.随着工业文明和实证科学的兴起,促成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这二者为揭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奥秘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持。

C.将某个实体作为世间万物存在的本根,从人的存在与世界存在的总体关联等角度来把握等,这都是中外哲学家认识世界的形式。

D.新时代引发了新的哲学思考路向,就是要极力维护世界的整体性,这是由人们当下生存状况中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发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著名作家大都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视为自己的必读书,而像鲁迅、纪德,加缪等人,不仅撰写有见解的论文,还认真阅读其作品。

B.《咬文嚼字》执行主编表示,流行语评选要弘扬正能量,拒收“小鲜肉”“约吗”等热词入选的原因是由于它们不符合道德规范造成的。

C.朱光潜说“炼字就是炼意”,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

D.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民进党立法采用夜晚宿在“立法院”等非理性的闹剧来牵绊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任凭他们三人成虎,岂不是只能处于被民进党钳制的状态?

B.很快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枝加叶,投一些哥们所好,故意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C.朗读就有这么种奇的功能—它既展现了课堂上已经学到的东西,更展现了课堂上还没有学到但已经呼之欲出的东西,它让语文课堂学习走向了无限。

D.冉阿让饱受压迫、损害与屈辱,多舛的命运让人不忍卒读,而他的经历与命运带有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挣扎与奋斗的悲怆性史诗。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皇帝的新装”,则成了一个事实上的_____,从皇帝出发,每个人都有“新装”,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必将被_____人性的骗子抓住,一旦我们不能______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就只能上当受骗。“新装”,因其具有普遍意义、教育意义和警世意义而广为人知。

A.象征  洞察    减少    B.比喻  洞察  剔除

C.比喻  感觉    减少    D.象征  感觉  剔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疏浚    天然气    囿于成见  口惠而实不至

B.振撼    照相机    改弦更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肖像    萤火虫    披肝沥胆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募捐    冷不防    知情达礼  毕其功于一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